01-25-2019
上海日月星养老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
老年人概念: 发达国家将年满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则将年满60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
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老年型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5%以上——超老年型
我国自1999年底,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09%,开始进入老龄社会。
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4年中国拥有老年人1.43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
老龄化的上海: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16年底,本市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已经达到457.7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1.6%。而截至2016年末,全市养老机构总数为702家,床位为13.2万张。根据民政部门公布的规划,到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将达到16万张左右。显而易见的是,床位数与老人的需求相差较远。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一、患者的五个心理需要
1、生理需要:食物、空气、睡眠、排泄、休息、活动、刺激性等
2、安全需要:生理、心理安全保障,避免危险,情绪稳定等
3、归属和爱的需要:个体对家庭、友伴的需要;对得到他人认可的需要 。希望得到他人的爱和给予他人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自尊是对自己的尊重如自信自强;被尊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力的要求
二、老年人心里特点:
1、认识能力变化:视力下降、听力衰退、记忆力、判断力、注意力减弱、感觉迟钝;
2、情绪的变化:易产生消极情绪,孤独、失落、抑郁、悲伤;
3、性格的变化:性格基本稳定,处事沉稳、做事有条理;
谨慎不易接受新事物,保守、固执、怀旧;
4、对死亡的态度:绝大部分害怕患病,恐惧死亡,与无信仰有关。
三、老年患者的心里特点
1、自尊心强:
希望得到医生、护士、护理员的尊敬、恭维;希望医生、护士经常到病房探望,特别是离休干部。
2、自卑和无价值感:
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或老化性疾病,他们对病情估计多较悲观,心理压力很大突出表现为老朽感与无价值感。
3、敏感与多疑:
多见于文化层次较高的老年患者,敏感多疑,恶性
联想,常把一些无关的病情同自己联系起来。
4、固执与刻板:
老年人性情比较怪癖、固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生活方式较为刻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5、孤独与寂寞:
多数老年人因为退休而社会交往减少,因而比其他患者更易感到孤独,如果他们家属、子女不常来看望,他们就会产生被抛弃感,失去配偶或子女者孤独感更为严重
四、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技巧(倾听技术、触摸、沉默、共情技术等)
语言沟通技巧(安慰、开导技术、解释、建议、指导技术、积极地语言技术、暗示等)
(一)倾听:倾听是在对方讲话的过程中,听者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同时作用,接受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及情感的过程。
倾听注意事项:
1.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感受。
2.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在于要有参与。
3.倾听更重要的是理解病人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
4.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5.不要轻视病人的问题。
6.不要干扰、转移病人的话题。
(二)、共情: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共情的目的:是促进护患良好心理干预关系的建立;鼓励并促进病人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自我表达、认识自我;促进心理干预护患双方彼此的理解和更深入的交流。
共情的方法:
1.设身处地
①护士尽可能理解病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尽可能容纳病人的认知能力、行为模式、人格特征等。
②要善于把握护士-病人角色的转换。
③要求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看待病人及其问题。
2.通情达理
3.神入:除言语表达外,还应学会非言语表达,如目光传、递、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等。
非语言沟通技巧:
1、沉默
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交流,是超越语言力量的一种沟通方式,即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
触摸
是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的非语言交流形式,运用恰当可增强病人的信任度,是沟通技巧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
五、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
病人的情绪反应
1、焦虑
1)对诊断半信半疑,忧心忡忡
2)对某些创伤性的特殊检查不理解或不接受
3)手术所致焦虑
4)医院环境的不良刺激:
2、恐惧
某种明确、具有危险的刺激引起的负性情绪,医院的氛围、有危险性的检查和手术、威胁生命的疾病
3、抑郁
与现实或预期丧失有关的消极情绪状态;抑郁寡欢、悲观、自我评价低、少语、绝望;身患重病、长期受疼痛折磨或久治不愈者。
4、愤怒
追求目标愿望受阻出现的一种负性情绪反应;焦躁、敌意仇恨、自制力下降、易激惹、失控疾病初始阶段、疾病迁延不愈
六、老年患者的心里护理措施
1、尊重老年病人的人格:
老年患者住院后的突出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护士、护工应尊重老年患者的地位和人格
2、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应为他们设置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疗养环境,使他们较快适应医院生活,消除因住院引起的烦恼。
3、调节好患者的疗养生活:
应善于调节患者的生活,在饮食上力求美味可口,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使老年患者在进餐中获得快慰。
4、指导老年人克服不良心理:
鼓励老人回忆美好的往事,使老人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有助于老人情绪的稳定。
老年人概念: 发达国家将年满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则将年满60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
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老年型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5%以上——超老年型
我国自1999年底,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09%,开始进入老龄社会。
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4年中国拥有老年人1.43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
老龄化的上海: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16年底,本市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已经达到457.7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1.6%。而截至2016年末,全市养老机构总数为702家,床位为13.2万张。根据民政部门公布的规划,到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将达到16万张左右。显而易见的是,床位数与老人的需求相差较远。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一、患者的五个心理需要
1、生理需要:食物、空气、睡眠、排泄、休息、活动、刺激性等
2、安全需要:生理、心理安全保障,避免危险,情绪稳定等
3、归属和爱的需要:个体对家庭、友伴的需要;对得到他人认可的需要 。希望得到他人的爱和给予他人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自尊是对自己的尊重如自信自强;被尊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力的要求
二、老年人心里特点:
1、认识能力变化:视力下降、听力衰退、记忆力、判断力、注意力减弱、感觉迟钝;
2、情绪的变化:易产生消极情绪,孤独、失落、抑郁、悲伤;
3、性格的变化:性格基本稳定,处事沉稳、做事有条理;
谨慎不易接受新事物,保守、固执、怀旧;
4、对死亡的态度:绝大部分害怕患病,恐惧死亡,与无信仰有关。
三、老年患者的心里特点
1、自尊心强:
希望得到医生、护士、护理员的尊敬、恭维;希望医生、护士经常到病房探望,特别是离休干部。
2、自卑和无价值感:
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或老化性疾病,他们对病情估计多较悲观,心理压力很大突出表现为老朽感与无价值感。
3、敏感与多疑:
多见于文化层次较高的老年患者,敏感多疑,恶性
联想,常把一些无关的病情同自己联系起来。
4、固执与刻板:
老年人性情比较怪癖、固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生活方式较为刻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5、孤独与寂寞:
多数老年人因为退休而社会交往减少,因而比其他患者更易感到孤独,如果他们家属、子女不常来看望,他们就会产生被抛弃感,失去配偶或子女者孤独感更为严重
四、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技巧(倾听技术、触摸、沉默、共情技术等)
语言沟通技巧(安慰、开导技术、解释、建议、指导技术、积极地语言技术、暗示等)
(一)倾听:倾听是在对方讲话的过程中,听者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同时作用,接受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及情感的过程。
倾听注意事项:
1.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感受。
2.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在于要有参与。
3.倾听更重要的是理解病人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
4.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5.不要轻视病人的问题。
6.不要干扰、转移病人的话题。
(二)、共情: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共情的目的:是促进护患良好心理干预关系的建立;鼓励并促进病人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自我表达、认识自我;促进心理干预护患双方彼此的理解和更深入的交流。
共情的方法:
1.设身处地
①护士尽可能理解病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尽可能容纳病人的认知能力、行为模式、人格特征等。
②要善于把握护士-病人角色的转换。
③要求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看待病人及其问题。
2.通情达理
3.神入:除言语表达外,还应学会非言语表达,如目光传、递、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等。
非语言沟通技巧:
1、沉默
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交流,是超越语言力量的一种沟通方式,即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
触摸
是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的非语言交流形式,运用恰当可增强病人的信任度,是沟通技巧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
五、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
病人的情绪反应
1、焦虑
1)对诊断半信半疑,忧心忡忡
2)对某些创伤性的特殊检查不理解或不接受
3)手术所致焦虑
4)医院环境的不良刺激:
2、恐惧
某种明确、具有危险的刺激引起的负性情绪,医院的氛围、有危险性的检查和手术、威胁生命的疾病
3、抑郁
与现实或预期丧失有关的消极情绪状态;抑郁寡欢、悲观、自我评价低、少语、绝望;身患重病、长期受疼痛折磨或久治不愈者。
4、愤怒
追求目标愿望受阻出现的一种负性情绪反应;焦躁、敌意仇恨、自制力下降、易激惹、失控疾病初始阶段、疾病迁延不愈
六、老年患者的心里护理措施
1、尊重老年病人的人格:
老年患者住院后的突出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护士、护工应尊重老年患者的地位和人格
2、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应为他们设置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疗养环境,使他们较快适应医院生活,消除因住院引起的烦恼。
3、调节好患者的疗养生活:
应善于调节患者的生活,在饮食上力求美味可口,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使老年患者在进餐中获得快慰。
4、指导老年人克服不良心理:
鼓励老人回忆美好的往事,使老人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有助于老人情绪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