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2016
华人首富王健林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挣出来的
作为万达集团的掌舵者,王健林走到哪儿,眼球和关注就会跟到哪儿。作为创业者,王健林敢想、敢说、敢干的形象深入人心,一路走来,他用“冒险”“创新”和“坚持”的“王氏三法”书写出一段又一段商业传奇。
冒险,让他成为市场经济下首批创业家中的幸运儿;创新,让他不拘囿于已有和所得,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实现飞跃式发展;坚持,则是他历经艰险取得成功的必杀技之一。
心之所向,行之所为,他风华正茂时已经是领路人,花甲之年仍然是开拓者。他坚信“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于是带领着他的商业帝国角逐一个又一个的“No.1”。而这些远不是终点,他沉潜波澜壮阔而又跌宕起伏的时代潮流,走得依然执著,因为他的目光一直**向前方。
市场经济的“弄潮儿”
将王健林称为“冒险家”并不为过。他向来敢于冒险,“清华北大不如胆大”,这已经成为王氏语录中的经典一句。
1987年,为了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告别了自己18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王健林来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但仅过一年后的1988年,本被认为仕途无量的王健林竟弃政从商。
彼时,国家经济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到城市,改造旧城成为城市规划者的选项之一。王健林投身住宅地产,选择的就是旧城改造——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旧城改造项目。
当时,公司测算北京街棚户区的开发成本是一平方米1200元,而大连最贵的房子只卖一平方米1100元,许多人看到这个项目望而却步。但王健林不仅做了,而且还在旧城改造中进行了大胆创新——暗厅改成明厅,安铝合金窗,装防盗门,每户配洗手间。
“这些现在看起来很平常的改动,在当时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那个时候,只有局级干部的住房才可以配备洗手间,因为这个,我还差点被纪委调查。”王健林回忆道。
最终,这个人人避之不及的项目让王健林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挣了近千万元。当时八百多套房子全部卖完,而且每平方米均价卖到1580元,创造了大连市的房价纪录。
“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邓小平对周边的人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这年,万达踩准国家宏观政策的节点,成为东北三省首批5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1992年8月8日,万达集团宣布成立。
和邓小平选择南下深圳一样,王健林也嗅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巨大的机遇,他看到了南下的前景。他说:“留在大连,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永远都是一家地方性的企业。”“看准了就要去干。”1993年万达决定南下扩张。后来王健林提起最初闯荡广东的经历:那时北方人哪儿敢去广东,话都听不懂,去了以后,人家觉得土老冒来了。“但是我觉得一定要走出去,只在家门口不叫汉子。”
尽管在广州第一次开发没有赚多少钱,但这极大地鼓励了万达走出去的勇气。一个北方的企业,可以到当时改革开放前沿、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赚钱,说明这事可以做。1998年始,万达先后到成都、长春等多个城市,全面开始了扩张之路。如今,万达的项目已遍及全国九十余城。
26年来,万达在王健林领导下从住宅地产做到商业地产再跨到文化旅游产业,从一家地方性企业,发展成为国际知名企业,王健林的胆识可见一斑。
“富贵险中求”,在他看来,最关键的是要敢闯敢试,当然,“敢闯敢试不是蛮干,是看准了不怕失败,蛮干是没有目的去干。”“看准了”,也就是把握大方向。而万达的发展正是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机遇,并以超越政策的前瞻性获得了时代丰厚的经济回报。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冒险,让他成为市场经济下首批创业家中的幸运儿;创新,让他不拘囿于已有和所得,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实现飞跃式发展;坚持,则是他历经艰险取得成功的必杀技之一。
心之所向,行之所为,他风华正茂时已经是领路人,花甲之年仍然是开拓者。他坚信“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于是带领着他的商业帝国角逐一个又一个的“No.1”。而这些远不是终点,他沉潜波澜壮阔而又跌宕起伏的时代潮流,走得依然执著,因为他的目光一直**向前方。
市场经济的“弄潮儿”
将王健林称为“冒险家”并不为过。他向来敢于冒险,“清华北大不如胆大”,这已经成为王氏语录中的经典一句。
1987年,为了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告别了自己18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王健林来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但仅过一年后的1988年,本被认为仕途无量的王健林竟弃政从商。
彼时,国家经济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到城市,改造旧城成为城市规划者的选项之一。王健林投身住宅地产,选择的就是旧城改造——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旧城改造项目。
当时,公司测算北京街棚户区的开发成本是一平方米1200元,而大连最贵的房子只卖一平方米1100元,许多人看到这个项目望而却步。但王健林不仅做了,而且还在旧城改造中进行了大胆创新——暗厅改成明厅,安铝合金窗,装防盗门,每户配洗手间。
“这些现在看起来很平常的改动,在当时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那个时候,只有局级干部的住房才可以配备洗手间,因为这个,我还差点被纪委调查。”王健林回忆道。
最终,这个人人避之不及的项目让王健林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挣了近千万元。当时八百多套房子全部卖完,而且每平方米均价卖到1580元,创造了大连市的房价纪录。
“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邓小平对周边的人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这年,万达踩准国家宏观政策的节点,成为东北三省首批5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1992年8月8日,万达集团宣布成立。
和邓小平选择南下深圳一样,王健林也嗅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巨大的机遇,他看到了南下的前景。他说:“留在大连,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永远都是一家地方性的企业。”“看准了就要去干。”1993年万达决定南下扩张。后来王健林提起最初闯荡广东的经历:那时北方人哪儿敢去广东,话都听不懂,去了以后,人家觉得土老冒来了。“但是我觉得一定要走出去,只在家门口不叫汉子。”
尽管在广州第一次开发没有赚多少钱,但这极大地鼓励了万达走出去的勇气。一个北方的企业,可以到当时改革开放前沿、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赚钱,说明这事可以做。1998年始,万达先后到成都、长春等多个城市,全面开始了扩张之路。如今,万达的项目已遍及全国九十余城。
26年来,万达在王健林领导下从住宅地产做到商业地产再跨到文化旅游产业,从一家地方性企业,发展成为国际知名企业,王健林的胆识可见一斑。
“富贵险中求”,在他看来,最关键的是要敢闯敢试,当然,“敢闯敢试不是蛮干,是看准了不怕失败,蛮干是没有目的去干。”“看准了”,也就是把握大方向。而万达的发展正是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机遇,并以超越政策的前瞻性获得了时代丰厚的经济回报。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