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2020
事关“买买买”!这个发布会明确:电商物流齐发力助经济升级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各电商平台和物流行业也是共同发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4月2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电子商务促进消费和助力经济提质升级工作情况。一起来看——
-福利-
商务部、工信部、国家邮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将举办“双品网购节”,4月28日正式开幕,持续时间到5月10日。参加的平台及企业超过109家。各个商家还会大力地进行促销,也有各种优惠活动,实实在在地给消费者实惠和让利。这次活动中还有餐饮、旅游的电商积极参加,就是让这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商户也能够尽快地恢复元气。
-快递-
快递进村情况如何?
农村的快递物流服务是农村经济流通循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全国已经有96.6%的乡镇设立了快递服务网点。现在农村的快递服务还存在着服务成本偏高、村级覆盖率偏低、还有服务不到位等一些问题。国家邮政局提出了六种快递进村的方式,包括快递企业在农村自设网点、快递企业抱团共建网点、快递企业与邮政企业合作、快递企业与农村客运班车客运站合作、快递企业与供销社和电商平台合作、快递企业与第三方独立平台合作,目的是通过画大同心圆,构建形成一个共建共生的农村快递物流生态圈。
如何**“网购+快递”暴露的问题?
现在每天快递量已经超过2亿件,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但电商与快递物流的协同发展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一步,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要面向“三个市场”,就是农村市场、制造业市场、国际市场,推进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和快递出海的“两进一出”工程。
第二,要发展三个新业态,通俗的讲就是“三个递”,即箱递、站递和仓递,来适应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需要。
第三,要完善三个机制。要完善末端管理机制,解决好快递员进小区和封闭小区智能快件箱建设的问题;完善数据互联共享机制,满足电商正逐渐出现的库存前置、智能分仓等新模式的需要;完善农村保障机制,加强政府对农村快递服务的保障,推动快递的下乡和进村能够落到实处。
如何对无人配送进行规范管理?
近年来全国已经建成的智能快件箱有40.6万组,全国主要城市都已经有智能快件箱投入使用。但是,仍有很多老旧居民小区没有设立智能快件箱。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邮政局计划近期出台支持智能快件箱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是明确智能快件箱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属性,同时积极推动智能快件箱实现“六进”,即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商厦、进农村、进交通枢纽场站,以便发挥好智能快件箱独特的优势。对于一些网友反映的未经用户同意就将快件投入到智能快件箱的行为,用户可以进行投诉或者举报,邮政管理部门也将依法予以查处。
-信息消费-
如何推动信息消费发展?
从消费品供给端来看:一是大量新产品供消费者来选择。行业的骨干、优势企业踊跃参加,包括部分出口转内销的企业,推出众多品质、性能优良,可引领消费升级,以及具有独特功能的创新型、功能型、绿色化新产品。
二是注重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企业将通过大数据优选产品,采取直播带货等方式加强宣传,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使消费者有更好的消费体验。
三是优惠促销让利消费者。一些品牌企业已经备足货源,通过发放红包、良心定价、打折优惠等方式让利消费者。
-工业电子商务-
工业电子商务在疫情期间如何发挥作用?
一是促进复工复产。依托平台上汇集的应急物资信息,打通从原材料、生产设备到产成品的整个产业链,实现了产销打通,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缓解应急物资的紧缺状况。
二是加快产需对接。加快搭建应急物资产需信息发布的平台,组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接重点疫区物资需求,助力产需双方高效的匹配对接。
三是赋能中小企业。通过直采平台、在线直播、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帮助企业节省采购的成本,扩大订单规模,满足融资需求。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目前,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众多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商务部非常重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开启了数字商务建设,着力提高商务领域包括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电子商务持续创新,各种新的跨界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涌现,第127广交会要在线上举办,也是最新的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个典范。在疫情期间,多家电商龙头企业都推出了远程办公的数字化工具,帮助大量的线下企业复工复产,大型的商超连锁加强了与线上平台的合作,打通了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营销。
谈到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时,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蔡裕东表示商务部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开展数字商务企业创建,培育一批能够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企业和创新应用的企业。
二是打造各类创新载体,深入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发挥基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主体培育、品牌打造、模式推广。
三是加强政企联动,既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时也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导电商平台丰富数字化的服务内容和产品,加强与中小微企业的供需对接,为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赋能。
四是通过培训提高全社会数字化人才的储备,同时加强产学研的联动,为数字化转型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撑。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长江经济带(http://www.iic21.com/21cjjj/)小编整理,如若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可立即前往了解。
-福利-
商务部、工信部、国家邮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将举办“双品网购节”,4月28日正式开幕,持续时间到5月10日。参加的平台及企业超过109家。各个商家还会大力地进行促销,也有各种优惠活动,实实在在地给消费者实惠和让利。这次活动中还有餐饮、旅游的电商积极参加,就是让这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商户也能够尽快地恢复元气。
-快递-
快递进村情况如何?
农村的快递物流服务是农村经济流通循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全国已经有96.6%的乡镇设立了快递服务网点。现在农村的快递服务还存在着服务成本偏高、村级覆盖率偏低、还有服务不到位等一些问题。国家邮政局提出了六种快递进村的方式,包括快递企业在农村自设网点、快递企业抱团共建网点、快递企业与邮政企业合作、快递企业与农村客运班车客运站合作、快递企业与供销社和电商平台合作、快递企业与第三方独立平台合作,目的是通过画大同心圆,构建形成一个共建共生的农村快递物流生态圈。
如何**“网购+快递”暴露的问题?
现在每天快递量已经超过2亿件,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但电商与快递物流的协同发展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一步,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要面向“三个市场”,就是农村市场、制造业市场、国际市场,推进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和快递出海的“两进一出”工程。
第二,要发展三个新业态,通俗的讲就是“三个递”,即箱递、站递和仓递,来适应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需要。
第三,要完善三个机制。要完善末端管理机制,解决好快递员进小区和封闭小区智能快件箱建设的问题;完善数据互联共享机制,满足电商正逐渐出现的库存前置、智能分仓等新模式的需要;完善农村保障机制,加强政府对农村快递服务的保障,推动快递的下乡和进村能够落到实处。
如何对无人配送进行规范管理?
近年来全国已经建成的智能快件箱有40.6万组,全国主要城市都已经有智能快件箱投入使用。但是,仍有很多老旧居民小区没有设立智能快件箱。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邮政局计划近期出台支持智能快件箱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是明确智能快件箱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属性,同时积极推动智能快件箱实现“六进”,即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商厦、进农村、进交通枢纽场站,以便发挥好智能快件箱独特的优势。对于一些网友反映的未经用户同意就将快件投入到智能快件箱的行为,用户可以进行投诉或者举报,邮政管理部门也将依法予以查处。
-信息消费-
如何推动信息消费发展?
从消费品供给端来看:一是大量新产品供消费者来选择。行业的骨干、优势企业踊跃参加,包括部分出口转内销的企业,推出众多品质、性能优良,可引领消费升级,以及具有独特功能的创新型、功能型、绿色化新产品。
二是注重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企业将通过大数据优选产品,采取直播带货等方式加强宣传,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使消费者有更好的消费体验。
三是优惠促销让利消费者。一些品牌企业已经备足货源,通过发放红包、良心定价、打折优惠等方式让利消费者。
-工业电子商务-
工业电子商务在疫情期间如何发挥作用?
一是促进复工复产。依托平台上汇集的应急物资信息,打通从原材料、生产设备到产成品的整个产业链,实现了产销打通,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缓解应急物资的紧缺状况。
二是加快产需对接。加快搭建应急物资产需信息发布的平台,组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接重点疫区物资需求,助力产需双方高效的匹配对接。
三是赋能中小企业。通过直采平台、在线直播、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帮助企业节省采购的成本,扩大订单规模,满足融资需求。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目前,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众多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商务部非常重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开启了数字商务建设,着力提高商务领域包括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电子商务持续创新,各种新的跨界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涌现,第127广交会要在线上举办,也是最新的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个典范。在疫情期间,多家电商龙头企业都推出了远程办公的数字化工具,帮助大量的线下企业复工复产,大型的商超连锁加强了与线上平台的合作,打通了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营销。
谈到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时,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蔡裕东表示商务部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开展数字商务企业创建,培育一批能够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企业和创新应用的企业。
二是打造各类创新载体,深入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发挥基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主体培育、品牌打造、模式推广。
三是加强政企联动,既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时也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导电商平台丰富数字化的服务内容和产品,加强与中小微企业的供需对接,为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赋能。
四是通过培训提高全社会数字化人才的储备,同时加强产学研的联动,为数字化转型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撑。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长江经济带(http://www.iic21.com/21cjjj/)小编整理,如若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可立即前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