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经济带网 follow

@wwwiiic21com

Followers0

Blogs518

Video0

Comments0

03-27-2020

不与企业争利!科技部:到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为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布局的顶层设计,有序指导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3月23日,科技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一流企业,催生若干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经济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重要产业,形成若干具有广泛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高地,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定位: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
在功能上,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中心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不直接从事市场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中心将研发作为产业、将技术作为产品,致力于源头技术创新、实验室成果中试熟化、应用技术开发升值,为中小企业群体提供技术支撑与科技服务,孵化衍生科技型企业,引领带动重点产业和区域实现创新发展。
在运行机制方面,创新中心“既不养人、也不养事”。采取会员制、股份制、协议制、创投基金等方式,吸引企业、金融与社会资本、高校院所等共同投入建设。收入来源包括竞争性课题、市场化服务收入以及财政资金后补助等,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机制。
在哪些地方布局
《方案》称,根据功能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等不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为综合类和领域类等两个类别进行布局建设。
在综合类方面,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重点区域创新发展,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建设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把国家战略部署与区域产业企业创新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创新链条融通,为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提供综合性、引领性支撑。
创新中心由相关地方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牵头或多地方联动共同建设,发挥有关地区和部门比较优势,统筹布局、汇聚资源,指导推动有优势、有条件的科研力量参与建设。
在领域类方面,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影响产业安全、参与全球竞争的细分关键技术领域,布局建设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任务部署,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行业内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提升我国重点产业领域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主要由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联合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等,集聚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带动上下游优势企业、高校院所等共同参与建设。
《方案》称,支持符合相关定位和条件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培育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优先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布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此外,在体制机制方面,《方案》指出,实行科学有效的法人模式,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收益分配激励,开展市场化技术创新服务,面向全球吸引凝聚创新人才,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关于保障措施,《方案》要求,加强统筹协调,落实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开展绩效评价,评估结果与各级财政支持挂钩,主要采取后补助等方式予以支持。同时,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探索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联合投入机制,中央财政资金主要通过“基地和人才专项”等支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等。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长江经济带(http://www.iic21.com/21cjjj/)小编整理,如若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可立即前往了解。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