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经济带网 follow

@wwwiiic21com

Followers0

Blogs518

Video0

Comments0

01-20-2020

国家级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推出五方面重点举措

国家级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为促进新区加大创新创业力度,扩大高水平开放,打造实体经济发展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2019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新区建设发展要实体为本,持续增强竞争优势;刀刃向内,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主动对标,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尊重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意见》就加快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五个方面重点举措。
一是着力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若干竞争力强的创新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优先在新区设立科研中心、研发机构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优先在有条件的新区布局,鼓励建设主导产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鼓励由优秀创新型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共同体,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强化攻关,力争在重大“卡脖子”技术和产品上取得突破。
完善创新激励和成果保护机制。支持新区科研机构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营服务、维权援助、仲裁等工作力量,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打造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
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支持新区探索更加开放便利的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和服务管理机制,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充分利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等政策措施,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促进重大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和规模化推广。鼓励创投、风投和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新区企业“双创”支持力度。
二是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导新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引导新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加快引进先进制造业企业和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入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完善企业技改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业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加速向智能、绿色、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突出短板,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固链,打造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新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专业化和创新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瞪羚”企业、新领军者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区块链+”模式,促进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精准引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支持具备条件的新区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外资项目和国家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在新区布局。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区与东部地区建立精准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长效机制。
三是持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优化新区管理运营机制,允许相关省(区、市)按规定赋予新区相应的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开展体现新区特点的营商环境评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走在前列。
四是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新区建设国际合作园区,鼓励采取“一园多区”等模式,承接重大外资项目,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财务、采购、结算等功能性机构。支持有条件的新区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
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新区结合实际按程序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支持在确有发展需要、符合条件的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支持新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复制推广成熟经验做法。
五是高标准推进建设管理。 
加强规划统领与约束,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
探索高品质城市治理方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方式,强化开发强度、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人均用地指标等要求。在坚持和完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基础上,创新“标准地”出让、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工业用地配置方式。因城施策调整用地功能分区,适度增加混合用地供给。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长江经济带(www.iic21.com/21cjjj/)小编整理,如需了解更多,请立即前往!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