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2019
我国外贸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做好十大重点工作
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商务部部长钟山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会上同时提出,中国即将出台《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有可能成为建设经贸强国、推动外贸提质增效的纲领性的顶层设计。
九方面介绍了有关工作进展方面
钟山从九方面介绍了有关工作进展方面,包括:加强贸易高质量发展战略谋划,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贸易环境,积极开展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在积极主动扩大进口方面,报告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吸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600多家企业参展,80多万人进馆洽谈采购、参观体验,成交额达578亿美元。出台扩大进口的政策措施,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部门和地方积极落实,有力推动了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试点省市达到16个,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在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方面,报告说,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国务院先后分3批在杭州等35个城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形成以“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和经验做法。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近三年来,跨境电商高速增长,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
报告说,据海关统计,2018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2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2.3%。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确定四批共14家试点单位,建立试点动态调整机制。2018年,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71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1%,高于同期全国出口增速43.2个百分点。开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积极探索在条件成熟地区推进二手车出口业务。
在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贸易环境方面,报告说,建设自贸试验区,2013年以来,陆续设立18个自贸试验区,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不断总结提炼改革创新成果,先后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资项目管理“四个一”等202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充分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报告提到,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压缩通关时间,2019年6月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42.4小时,较2017年缩短56.5%;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4.2小时,较2017年缩短66%;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由86种精简到46种,其中34种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办理。据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指标从上年的97位跃升至65位。
在积极开展多双边经贸合作方面,报告说,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2018年,向自贸伙伴出口额共计约5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1.7%,比同期对全球出口总额增速高约2个百分点。
在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方面,报告说,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简化退税率结构,退税率由原来的七档减为五档;自主降低中国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2019年1-7月,人民币跨境实际收付金额累计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6.5%。
中国外贸面临多重困难与挑战
报告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世界贸易增长不确定性增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跨境贸易和投资明显减弱。受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和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全球需求持续减弱,地缘政治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2019年9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降至49.7,连续五个月跌破荣枯线;美国制造业PMI进一步下滑,日本、欧元区跌至荣枯线以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至3.0%。世贸组织将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下调至1.2%。
二是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蔓延,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
从内部发展环境看,我国低要素成本的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削弱,综合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产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能力有待提升,营商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一是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相当部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我国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产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在旅游、知识产权等领域竞争力不足,服务贸易逆差虽呈下降趋势,但仍较大。
二是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有待提升。总体上,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仍掌握在美欧发达国家手中。我国在谋划运筹经贸规则体系等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多年来,国家不断改革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通关便利化等政策措施,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改善但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仍需继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项重点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钟山在报告中指出,下一步在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将做好十大重点工作。
(一)确保外贸稳中提质。建立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部际工作机制,整体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全局性工作,形成各地方、各部门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落实好即将出台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夯实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大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强贸易创新能力,加快品牌培育,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提升贸易综合竞争力。认真落实国务院出台的稳外贸政策措施,确保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
(二)进一步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继续深耕发达经济体等传统市场。着力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展亚洲、非洲、拉美等市场。逐步提高自贸伙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的占比,扩大与周边国家贸易规模。持续推动商建贸易畅通工作组。
(三)积极扩大进口。确保第二届进博会“越办越好”,努力做到“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层次更高、成效更好”。扩大进口空间,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优化进口结构。鼓励国内有需求的资源性产品进口。支持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促进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
(四)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推动出台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指导意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复制推广成熟经验做法。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管理模式,优化通关作业流程和海关统计制度,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范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政策,推动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鼓励发展其他贸易新业态。认真落实扩大边境贸易的政策措施,促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深化服务贸易领域改革和开放,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落实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6项开放便利举措和保障措施;开展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和末位警示;建立13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评价体系,开展数字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统计监测体系。
(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贸易合作,拓宽贸易领域,落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全力推动开放举措和经贸成果落地。积极筹备全球电子商务高峰论坛。创新投资合作,拓宽双向投资领域,聚焦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重大项目。启动编制走出去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七)加快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好新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研究在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是服务业开放的举措。全面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深化研究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八)统筹开展多双边合作。建设性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动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深入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大图们倡议等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积极贡献更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推动早日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加快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与世界重要经济体商建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深化中俄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启动中俄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九)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继续做好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结合增值税改革和立法,逐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支持金融机构有序开展金融创新,提供多样化、综合化服务。
(十)切实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做好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B类措施落实;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年底前主要业务应用率100%。进一步完善外贸管理体制,健全重要敏感商品宏观调控和监测预警机制;全面实施货物进出口行政许可无纸化;做好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工作,进一步推动降低港口、码头收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进投资自由化,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外资对产业升级和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丝绸之路经济带(www.iic21.com/21sczl/)小编整理,如需了解更多,请立即前往!
九方面介绍了有关工作进展方面
钟山从九方面介绍了有关工作进展方面,包括:加强贸易高质量发展战略谋划,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贸易环境,积极开展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在积极主动扩大进口方面,报告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吸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600多家企业参展,80多万人进馆洽谈采购、参观体验,成交额达578亿美元。出台扩大进口的政策措施,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部门和地方积极落实,有力推动了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试点省市达到16个,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在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方面,报告说,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国务院先后分3批在杭州等35个城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形成以“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和经验做法。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近三年来,跨境电商高速增长,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
报告说,据海关统计,2018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2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2.3%。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确定四批共14家试点单位,建立试点动态调整机制。2018年,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71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1%,高于同期全国出口增速43.2个百分点。开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积极探索在条件成熟地区推进二手车出口业务。
在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贸易环境方面,报告说,建设自贸试验区,2013年以来,陆续设立18个自贸试验区,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不断总结提炼改革创新成果,先后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资项目管理“四个一”等202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充分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报告提到,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压缩通关时间,2019年6月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42.4小时,较2017年缩短56.5%;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4.2小时,较2017年缩短66%;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由86种精简到46种,其中34种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办理。据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指标从上年的97位跃升至65位。
在积极开展多双边经贸合作方面,报告说,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2018年,向自贸伙伴出口额共计约5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1.7%,比同期对全球出口总额增速高约2个百分点。
在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方面,报告说,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简化退税率结构,退税率由原来的七档减为五档;自主降低中国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2019年1-7月,人民币跨境实际收付金额累计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6.5%。
中国外贸面临多重困难与挑战
报告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世界贸易增长不确定性增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跨境贸易和投资明显减弱。受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和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全球需求持续减弱,地缘政治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2019年9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降至49.7,连续五个月跌破荣枯线;美国制造业PMI进一步下滑,日本、欧元区跌至荣枯线以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至3.0%。世贸组织将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下调至1.2%。
二是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蔓延,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
从内部发展环境看,我国低要素成本的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削弱,综合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产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能力有待提升,营商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一是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相当部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我国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产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在旅游、知识产权等领域竞争力不足,服务贸易逆差虽呈下降趋势,但仍较大。
二是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有待提升。总体上,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仍掌握在美欧发达国家手中。我国在谋划运筹经贸规则体系等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多年来,国家不断改革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通关便利化等政策措施,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改善但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仍需继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项重点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钟山在报告中指出,下一步在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将做好十大重点工作。
(一)确保外贸稳中提质。建立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部际工作机制,整体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全局性工作,形成各地方、各部门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落实好即将出台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夯实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大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强贸易创新能力,加快品牌培育,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提升贸易综合竞争力。认真落实国务院出台的稳外贸政策措施,确保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
(二)进一步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继续深耕发达经济体等传统市场。着力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展亚洲、非洲、拉美等市场。逐步提高自贸伙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的占比,扩大与周边国家贸易规模。持续推动商建贸易畅通工作组。
(三)积极扩大进口。确保第二届进博会“越办越好”,努力做到“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层次更高、成效更好”。扩大进口空间,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优化进口结构。鼓励国内有需求的资源性产品进口。支持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促进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
(四)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推动出台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指导意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复制推广成熟经验做法。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管理模式,优化通关作业流程和海关统计制度,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范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政策,推动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鼓励发展其他贸易新业态。认真落实扩大边境贸易的政策措施,促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深化服务贸易领域改革和开放,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落实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6项开放便利举措和保障措施;开展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和末位警示;建立13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评价体系,开展数字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统计监测体系。
(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贸易合作,拓宽贸易领域,落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全力推动开放举措和经贸成果落地。积极筹备全球电子商务高峰论坛。创新投资合作,拓宽双向投资领域,聚焦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重大项目。启动编制走出去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七)加快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好新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研究在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是服务业开放的举措。全面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深化研究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八)统筹开展多双边合作。建设性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动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深入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大图们倡议等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积极贡献更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推动早日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加快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与世界重要经济体商建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深化中俄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启动中俄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九)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继续做好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结合增值税改革和立法,逐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支持金融机构有序开展金融创新,提供多样化、综合化服务。
(十)切实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做好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B类措施落实;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年底前主要业务应用率100%。进一步完善外贸管理体制,健全重要敏感商品宏观调控和监测预警机制;全面实施货物进出口行政许可无纸化;做好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工作,进一步推动降低港口、码头收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进投资自由化,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外资对产业升级和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丝绸之路经济带(www.iic21.com/21sczl/)小编整理,如需了解更多,请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