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2020
税务尽职调查实务经验分享
笔者在四大从事税务尽职调查(Tax Due Diligence简称税务尽调或TDD)6年有余,做过的尽调项目数百个,有很多实务经验希望和各位分享。税务尽调对于从业人员的税务知识、行业知识甚至是沟通技巧都有十分高的要求。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和同行共勉。
尽职调查是成熟商业社会中并购交易的必经环节。买方(Buyer)通过尽职调查可以对标的公司(Target)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对于是否继续进行交易以及交易的价格进行决策。尽职调查的范围其实非常广泛,包括财务尽调(Financial DD)、税务尽调 (Tax DD)、人事尽调 (HR DD)、商业尽调 (Commercial DD)、法务尽调 (Legal DD)、商业欺诈尽调 (Fraud DD)等等不一而足。
从笔者经历的几百个税务尽调项目来看,因为税务因素最终使交易终止的情况(Kill the deal)屡见不鲜。其中在过去二十年之中对于民营标的公司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两套账的问题(two sets of books)。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税务成本敏感性比较高,很多都倾向于对外申报一套外账,对内保留一套内账,通过隐瞒收入或者虚增成本费用来减少税负。经年累月,这种问题积累的税务风险就会非常高,尤其再计算上税务罚款和滞纳金,很有可能是个天文数字。
笔者就遇到过这样一个deal,标的公司由于两套账的问题积累了上亿元的税务风险,由于买方的要求必须补缴这部分税款。该公司其实有足够的资金去补缴相应的税款和滞纳金,但是当地的税务机关却拒绝了补缴的诉求。理由是如果现在认可了这个税款的补缴等于承认了以前年度工作的失误。最终这个标的公司被买家放弃了。税务机关的处理我们此处不做讨论,但是如果没有税务尽调,买家最终执行了这个交易,风险则是巨大的,后续买家自己也解决不了历史的税务风险。
无论是否税务尽调,从流程上来说,尽调一般会分为Fieldwork(现场)和Dataroom(数据库)两种方式。现场尽调要求尽调团队到标的公司所在地,面对面与标的公司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并求证一些问题。现场尽调一般对于标的公司的了解会比较深入全面,发现问题的几率也比较大。
现场尽调对于和标的公司管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有些时候标的公司的管理人员对于税务尽调团队十分忌惮,总是担心自己的税务问题被尽调团队披露给税务局。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专业的尽调团队的首要义务就是对于并购交易的信息、客户的信息以及标的公司的信息进行保密。例如,在涉及上市公司的并购交易中,交易信息的泄露会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价,所以任何相关信息的披露都是不允许的。一般在开展工作之前,相关尽调团队会与客户签订保密协议。另外,尽调团队受买方(有时候是卖方)委托,仅对客户负责,没有向税务机关举报的义务。当然这个问题可能有争议,在professional ethics上还需要进一步讨论。通常,在专业税务尽调团队进入现场的第一天,这个方面的顾虑就完全解除了,不然后期的工作就无法展开。
如果是采取数据库形式的尽调,所有数据资料都是卖方通过数据库上传的,一般尽调团队是没有机会直接面对标的公司管理人员的。目前的数据库尽调绝大多数都采用online dataroom的形式。所有参与交易的各方会被分发一个登陆的密码,登陆浏览或者下载资料。卖方也会将买方所需的资料不断上传至电子数据库。
有时候卖方雇佣的FA(Financial advisor)对买方尽调团队不是很友善,会尽其所能避免将重要信息披露给买家(出于其所处的立场,也无可厚非)。笔者经历过的case中,有些是开始提供资料的速度比较慢,然后在dataroom关闭前突然密集上传大量重要资料;有些online dataroom不允许下载文件只能在线阅读;有些是严禁与标的公司的管理人员沟通;更有甚者全部资料提供的是纸质copies。笔者就经历过在一个physical dataroom里面手抄资料的痛苦过程。
税务尽调除了帮买家(多数情况下)厘清潜在的税务风险,很多时候还要从其他角度帮买方去处理发现的税务问题。比如,如何在SPA(股权转让协议)中设定相应的税务条款来保护买方的利益。再比如,如何在未来的运营财务模型中将完全合规情况下的税务成本体现出来。当然,已经发现的历史问题如何处理掉以及未来这些问题如何避免也是买方通常最关心的问题。
笔者在境外工作期间遇到的项目最基本都会有三个方面的尽调:财务、税务以及法务。在境内的股权交易中有时候仅仅会有财务尽调,甚至于完全没有尽调。如果仅凭朋友交情,或者创业者激情四射的陈述就决定投资项目的,后续风险都是买方不能承受之重。国内的并购交易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如果并购交易最终没有达成,买方对于尽调费用的支付意愿就会大大降低,最严重的会完全不支付尽调费用。抛开法律上的合同义务,希望某些中国的企业家不要总是以“使小钱,办大事”精神对待咨询顾问。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希望各行各业都建立起对知识和经验付费的意识,让专业人士有更好的服务环境。
税务尽职调查实务经验分享
http://www.tax100.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84&fromuid=38(出处: Tax100 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