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2018
地方债、可转债怎么买?你不知道的债券只是都在这里
http://www.cs.com.cn/tzjj/jjks/201706/t20170629_5348240.html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多了好多金融产品,简直亮瞎宝宝的眼,其中有一种最近非常火爆,它让你非常的错愕原来高大上的东西你也能玩了。问题是,你真看懂了这东西的门道了吗,到底你是在理财,还是为国接盘? 辛宇
今天,我们来讲讲债的话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就是以前没接触过或者没法接触的金融产品,突然间就冒出来了。
这些产品不但降低了准入门槛,还加快了发行速度,特别是债券相关的产品,比如说地方ZF债券、可转债券等。
放在以前,这些产品哪里是一般老百姓可以直接参与的,很多人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过。
可是,朝夕之间,却变成大众化的东西。
而且很神奇的是,这些普通人也能投资的产品都和债相关,那么买了这些债又意味着什么呢?
▌01 各种债都火了
先说说最近特别火的可转债,上周已经给大家详细解读了这玩意。
在文章里面,我就分析过,以前可转债门槛比较高普通人难以参与,现在大大降低了申购门槛,对投资者而言确实是有套利空间。
但是,我也在里面分析了,其实可转债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上市公司,通过大规模发行可转债,实际上也降低了自己的负债。
所以,普通人只是喝到一点汤而已,真正爽的是这些上市公司。就是这一点点好处就掀起了可转债的热潮。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布的可转债(包括可交换债)预案数量有190只,规模达到5000亿,而过去几年里平均每年平均发行不过10只而已,发行数量增长了近20倍。
再来说说地方债的情况。
以前地方债基本只卖给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普通老百姓也参与不了。
去年11月11日,上海市财政局首次在上交所发行地方债,拉开了地方债到交易所发行的序幕。
今年7月7日,上交所成功试点个人投资者参与认购地方债,由此也拉开了个人投资者购买地方债的序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23日,上交所已累计发行26单地方债,募集资金逾7100亿元,包括河北、山东、内蒙等13个省都通过交易所发债。
还有一个叫债转股的东西今年也火了,虽然和普通投资者没什么关系,但是下面分析会提到,我们也来看看到底有多火。
发改委官网消息显示,截至9月22日,各类实施机构已与77家企业签署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金额超1.3万亿元。
作为债转股的重点对象,国有企业扮演重要角色。有36家有意向而且条件较好的央企正在开展这项工作,14家已签订了债转股协议,规模达4400多亿元。
总之一句话,今年各种债是越来越火,共同点都是鼓励普通投资者参与购买,大量散户进入债券市场。
▌02 买债意味着什么?
就在可转债发行红红火火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上市公司开始跑路了。
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可转债发行后,开始大规模减持,这和拉高股价让散户接盘简直如出一辙。可转债也被看成是上市公司减持套现的新套路。
其实,上市公司的算盘可不止如此,对于他们来说,可转债的目的就是债转股,最终将债务变成股票,自己一分钱都不用还。
其实地方债也是差不多,以前都是银行和金融机构买买买,现在金融机构负债太高钱太少,就让散户也来为地方债接盘。
那么债转股呢?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参与了联通混改,这个大家听说过吧,这么一混改联通的资产负债表就好看了很多。
大量央企国企通过这样的债转股,已经大大降低了自身负债率。
这些现象背后,其实就是金融去杠杆的路线。去杠杆就是去债务,去债务只有两条路:转移或者破产归零。
大家知道,那些高负责的金融机构、央企国企都是不可能破产归零的,那么就只能转移债务了。
既然是转移,就总得有人来接盘。企业机构负债这么高已经接不住了,那就只能老百姓来接盘。
毕竟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民间还是积累了大量财富,毕竟房价这么高还有这么多人冲进去。
说到房价,其实楼市也正在转移杠杆。
这也就是现在看到的冻结楼市政策,把有钱人的资金冻结起来,为高杠杆的企业和ZF分担伤害。
等有钱人分担完了,达到一定承受能力后,杠杆还是很高。
ZF要继续转移杠杆,就不可能停止卖地,让房地产开发停止,但是现在楼市冻结,大部分人都已经不动了,怎么办?
只能靠更底层的劳动人民了,他们的杠杆较低,体量最大,加在一起也是可以分担很多负债的。
但是这群人没办法一次付款购买房子,大部分都还是在租房阶段。那就发展租房,鼓励长租公寓的发展,还让大家贷款租房。
藏富于民这么些年,终于到了藏债于民的时候了。
今年7月,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突破了53%,而在2007年的时候,居民部门的债务率还不足20%。
美国居民部门债务率从20%提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时间,而我们用了不到10年。
▌03 小心违约潮
最近,债券市场发生一件大事:丹东港在没有任何征兆和风险预警下,10亿债券突然违约!
这10亿债券牵扯到众多银行、券商、基金,被解读为债券市场的大败局,更严重的是丹东还有300多亿的债券等待到期兑付。
近几年,债券违约已经越来越频繁,一些地方国企也不例外,这其实是一个充满警告意味的信号。
虽然说国家不会放任大型央企国企倒闭,但是一些没那么重要的地方国企其实已经失去了ZF兜底刚兑的资格。
其实何止是地方国企,就连地方债中央都已经明确说过不兜底了,地方债只能靠地方还,别想让国家来擦屁股。
最近,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董德刚公开表示:要隔离风险,避免刚性兑付向ZF延伸。
大家好好体会下这句话里面的深意,为了大局稳定,有些东西该牺牲还是要牺牲的。
今年国家多次提过打破市场刚性兑付,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其实已经箭在弦上。
即使退一步说,就算国家有兜底的能力,那你也要掂量下自己是不是在兜底的范围内。
直白点说,这些债看上去还很安全,但要是真的发生违约,你也别指望刚兑兜底,你只能破产清算自认倒霉,因为杠杆转移到你这里已经走完了。
这两天,国家又出了一个新政策,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二手车贷款最高可贷比例提高至70%。
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不行,感觉自己分分钟就能开上豪车,我也是醉了。
现在这个时候,非常严肃地送给大家两个建议:
一个就是我反复讲过的不要过度负债。
现在各种现金贷实在太便利,许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月薪3000也敢分期买iPhone X,也敢贷款买车。这样下去的结果只会毁掉自己,一辈子都别想翻身。
还有一个就是任何投资都不要有兜底的想法。虽然说投资也看兜底能力,但不要把兜底能力当作你决定投资的核心。
财政部都出来发话了,避免刚兑向ZF延伸,就是要市场自己化解风险,化解不了就是违约破产。
所以,任何投资都不要加杠杆,不要盲目重仓,保持适度现金流,你才能在这场债务转移的游戏中活得更久。
http://tv.cntv.cn/video/C11348/d6b1f7f472e44a259529040908fcda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