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2018
原发性多汗症的分析
zkmz1818原发性多汗症(Primary hyperhidrosis,PH)为狭义上的多汗症,是一种身体部位汗腺过度分泌汗液所致的疾病,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因,出汗部位以头面部、手掌、足底及腋窝最为常见,会阴部少见,而身体其他部位则更为罕见。根据发病部位分为原发性手汗症(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原发性头汗症(Primary crani***acial zhyperhidrosis)、原发性腋汗症等。Lai等根据原发性手汗症、原发性头汗症的出汗程度不同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原发性手汗症:轻度:手掌潮湿;中度:手掌出汗时湿透一只手帕;重度:手掌出汗时呈滴珠状。原发性头汗症:轻度:额头、面颊潮湿;中度:额头、面颊出汗呈汗珠状;重度:头面部大汗淋漓,可沿面颊、额头、两鬓呈汗珠状下滴。 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主要困惑为手掌、头面部、腋窝及足底等部位出汗淋漓不止,给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会交往带来诸多不便与尴尬。原发性手汗症不同国家、地区患病率报道不一。原发性头汗症未见有流行病学统计资料。Stutton报道美国一般人群手汗症患病率为2.8%,以色列发病率为0.6~2.2%。我国台湾地区报道有3%发病率,其中12.5%有家族倾向,重度手汗症发病率为1.6%~2.2%,涂远荣等对l2803名福州市大中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原发性手汗症的患病率为4.59%,原发性手汗症发病与性别无关,首次起病时间多在16岁以下,有家族遗传倾向。原发性头汗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目前国内外均无报道。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可能因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并具有一定遗传因素。研究人员调查了23个原发性手汗症高发家系,认为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日本学者Higashimoto等将原发性手汗症基因定位于14q11.2-q13上。2 原发性多汗症的治疗 目前,原发性多汗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应用止汗药,电离子渗透疗法,口服抗胆碱能受体阻滞剂,肉毒杆菌毒素A阻滞疗法等;手术治疗方法主要为胸交感神经链夹闭和切断术。每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唯一有效且持久的方法。2.1 非手术治疗方法:2.1.1 止汗药 20%~25%氢化铝与70%乙醇混合溶液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局部手汗症常用的一线止汗药物。其作用机制是在皮肤表面使汗液稠厚、结块阻塞小汗腺导管开口,并使汗腺分泌细胞萎缩,达到抑制汗腺分泌的目的。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常常会引起皮疹、瘙痒或疼痛等皮肤激惹症状。2.1.2 电离子渗透疗法 电离子渗透疗法是一种通过电流将离子导入皮肤的方法,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推测是通过电流使粒子阻塞汗腺分泌管或使汗腺分泌管破裂,干扰汗腺功能。该法将手或脚浸入通了电流的水中,通过电流将抗胆碱药渗入皮肤内。因手脚较易浸入水中,故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原发性手汗症和原发性足汗症。报道该方法对70%~80%的病人有效果,但该方法很费时,每天30~40min治疗,1周至少4天,一般10~12周见效,且要长期坚持治疗。Shen等采用抗胆碱能药物与三氯化铝联合先后导入的方法治疗手足多汗症,缩短了疗程。该方法易引起皮肤过敏、干燥和脱皮,患者不易接受,并且该法需长期治疗,疗效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