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2019
【2019.6.5】临床专业知识每日一练习题解析
参考与解析
1.C。中公解析:颅脑肿瘤起病隐匿,病程较慢,当肿瘤体积超过颅内压调节代偿能力时,会出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脑组织因颅内压力差而发生移位,从而出现小脑幕裂孔疝,临床表现为患侧动眼神经麻痹以及对侧锥体束损害体征。患者中年男性,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瞳孔大小正常值2~5mm,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动眼神经麻痹),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左侧锥体束受损)。应考虑慢性颅内压增高导致的小脑幕裂孔疝。慢性颅内压常见病因有颅内肿瘤、炎症及出血后黏连,该患者无颅内炎症及脑出血史,考虑颅脑肿瘤(C对)可能性大。脑梗死(A错)、蛛网膜下腔出血(D错)起病急,病程高峰数小时内即可出现。颅内血肿(B错)会有外伤史。脑膜脑炎(E错)会有病毒、细菌等感染史。
2.A。中公解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病无先兆,一般无意识障碍,可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但一般在24小时内(A对)完全恢复,且无后遗症。
3.D。中公解析:患者老年女性,半年内出现3次突然不能言语,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第3次伴右侧肢体麻木,既往有房颤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可见患者发病比较稀疏,每次持续时间较长,又患者有房颤病史,应考虑为房颤产生的附壁血栓脱落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对)。癫痫小发作(A错)即失神发作,典型表现为突发短暂的5~10秒意识丧失和症状进行的动作中断,双眼茫然呼之不应。偏头痛(B错)表现为明显的额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伴随症状。颈椎病(C错)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顶叶肿瘤(E错)主要产生皮质性感觉障碍、失用和失认症等,一般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进展,症状会加重,神经系统检查有异常。
4.D。中公解析:依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将脑梗死分为三种主要病理生理学类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前两种约占全部急性脑梗死的80%~90%。导致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栓形成(D对)是因为局部血管本身存在病变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根本病因。分水岭脑梗死(A错)是由相邻脑血管供血区交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导致,也称边缘带脑梗死,为少见脑梗死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B错)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可发展成脑梗死,但不是脑梗死的病因。脑栓塞(C错)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3。腔隙性脑梗死(E错)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供血动脉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0%~30%。
5.D。中公解析:患者老年男性,病程短,晨起起病,有前驱症状,起病急进展快,起病5小时即发生右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既往体健,考虑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形成(D对)可能性大(脑血栓形成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起病)。脑梗死时头颅CT检查应在24~48小时才能显示出梗死灶,该患者发病5小时,故头颅CT检查正常。脑出血(A错)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CT有明显的出血高密度影。脑栓塞(B错)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脑肿瘤(C错)会出现颅内压升高表现,CT表现有颅脑占位性改变。局灶蛛网膜下腔出血(E错)会有典型的头痛、脑膜刺激征和眼部症状,早期CT检查有高密度出血征。
6.B。中公解析:患者初步诊断为左侧大脑中动脉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和特殊治疗。一般治疗以维持生命体征、处理并发症等对症治疗为主。特殊治疗早期首选溶栓治疗,本例患者属于脑血栓形成早期,故首选溶栓治疗(B对)以挽救缺血半暗带。未行溶栓治疗的在48小时内抗血小板治疗。手术治疗(D错)只在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脑水肿、脑疝等症状时才使用。在发病24小时内,为改善脑组织的灌注,维持较高血压是必要的,只有在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时,才需要降低血压,本例患者血压120/80mmHg,不需调整血压(A错)。应用止血剂(C错)只有当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表现时才需使用。脑保护剂(E错)目前临床疗效并不确切。
更多吉林省事业单位医疗岗考试与招聘信息,欢迎关注:吉林卫生人才网
1.C。中公解析:颅脑肿瘤起病隐匿,病程较慢,当肿瘤体积超过颅内压调节代偿能力时,会出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脑组织因颅内压力差而发生移位,从而出现小脑幕裂孔疝,临床表现为患侧动眼神经麻痹以及对侧锥体束损害体征。患者中年男性,反复左侧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3天,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为左侧3mm,右侧2mm,对光反应迟钝(瞳孔大小正常值2~5mm,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动眼神经麻痹),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左侧锥体束受损)。应考虑慢性颅内压增高导致的小脑幕裂孔疝。慢性颅内压常见病因有颅内肿瘤、炎症及出血后黏连,该患者无颅内炎症及脑出血史,考虑颅脑肿瘤(C对)可能性大。脑梗死(A错)、蛛网膜下腔出血(D错)起病急,病程高峰数小时内即可出现。颅内血肿(B错)会有外伤史。脑膜脑炎(E错)会有病毒、细菌等感染史。
2.A。中公解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病无先兆,一般无意识障碍,可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但一般在24小时内(A对)完全恢复,且无后遗症。
3.D。中公解析:患者老年女性,半年内出现3次突然不能言语,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第3次伴右侧肢体麻木,既往有房颤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可见患者发病比较稀疏,每次持续时间较长,又患者有房颤病史,应考虑为房颤产生的附壁血栓脱落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对)。癫痫小发作(A错)即失神发作,典型表现为突发短暂的5~10秒意识丧失和症状进行的动作中断,双眼茫然呼之不应。偏头痛(B错)表现为明显的额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伴随症状。颈椎病(C错)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顶叶肿瘤(E错)主要产生皮质性感觉障碍、失用和失认症等,一般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进展,症状会加重,神经系统检查有异常。
4.D。中公解析:依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将脑梗死分为三种主要病理生理学类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前两种约占全部急性脑梗死的80%~90%。导致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栓形成(D对)是因为局部血管本身存在病变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根本病因。分水岭脑梗死(A错)是由相邻脑血管供血区交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导致,也称边缘带脑梗死,为少见脑梗死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B错)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可发展成脑梗死,但不是脑梗死的病因。脑栓塞(C错)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3。腔隙性脑梗死(E错)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供血动脉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0%~30%。
5.D。中公解析:患者老年男性,病程短,晨起起病,有前驱症状,起病急进展快,起病5小时即发生右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既往体健,考虑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形成(D对)可能性大(脑血栓形成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起病)。脑梗死时头颅CT检查应在24~48小时才能显示出梗死灶,该患者发病5小时,故头颅CT检查正常。脑出血(A错)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CT有明显的出血高密度影。脑栓塞(B错)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脑肿瘤(C错)会出现颅内压升高表现,CT表现有颅脑占位性改变。局灶蛛网膜下腔出血(E错)会有典型的头痛、脑膜刺激征和眼部症状,早期CT检查有高密度出血征。
6.B。中公解析:患者初步诊断为左侧大脑中动脉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和特殊治疗。一般治疗以维持生命体征、处理并发症等对症治疗为主。特殊治疗早期首选溶栓治疗,本例患者属于脑血栓形成早期,故首选溶栓治疗(B对)以挽救缺血半暗带。未行溶栓治疗的在48小时内抗血小板治疗。手术治疗(D错)只在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脑水肿、脑疝等症状时才使用。在发病24小时内,为改善脑组织的灌注,维持较高血压是必要的,只有在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时,才需要降低血压,本例患者血压120/80mmHg,不需调整血压(A错)。应用止血剂(C错)只有当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表现时才需使用。脑保护剂(E错)目前临床疗效并不确切。
更多吉林省事业单位医疗岗考试与招聘信息,欢迎关注:吉林卫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