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2017
经济全球化后世界国家分为三大类,中国属于第二种
http://www.ruipu678.com/
?字号:大?中?小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从上个世纪八十年**始被广泛提及。从美国、英国等老牌发达国家的转型和日本、德国等新兴制造业国家的崛起后,全球化旋涡中的主要参与者,从功能上一般会被分为三个类型。即像美国这样以金融、科研和服务业为主的消费型国家;德国、日本和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国家;巴西、沙特、俄罗斯这样的资源型国家。
这三类国家基本符合金字塔形状,站在塔尖上的消费型国家都是最发达国家。这样的国家以服务业为主,但同时还具备强大的金融和科研能力的国家几乎只有美国(英国勉强算一个各方面都弱化的美国)。
不过,像是希腊那样工业能力不强也没有什么像样企业的国家也可以算消费国,但希腊在债务危机发生时却还是像乞丐一样要靠欧盟的救济,银行遭到挤兑,垃圾堆积如山无人清理……用****的话来说就是希腊老百姓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资源型国家一般以能源出口作为经济支柱,无脑发大财。这样的国家经济发展全靠天命,说起来索然无味,而且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典型代表是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阿根廷。一个美元加息的冲击就让其跌落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似乎“中等收入陷阱”都是为这些国家量身定制的。
这三类国家中,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一般无论从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是其中最强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制造业大量转移,日本和德国趁这个机会迅速崛起。可以说消费型国家和制造业国家的分工正式开始了全球化。
从徳日崛起至今,制造业国家经历了两次大变革。第一次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迅速崛起。当时出现的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一次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了“龙”“虎”们各自迈向不同的命运。香港和新加坡成功转型,韩国不遗余力的进行产业升级至今已经成为可与日本一较高下的制造业强国。“四小虎”既没有能力进行产业升级,也无法成功转型,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加入了WTO,获得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美国终于找到了一个规模超过德日韩总和,成本却低于东南亚的超级世界工厂。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高速发展的原因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所有因素都占全了。美国陷入中东两个大泥滩至今也没有完全解脱。日本则由于泡沫崩溃陷入“失去的二十年”,造成日本的本土企业大量投资中国(日本长期是中国吸引外资最大来源国)。德国瑞士等欧洲制造业强国则不断攀科技树发展高端制造,也没和中国在一个维度竞争。
于是在美国还没有回过神来的这么短短几年,中国制造业成了一家独大,这让美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挑战。于是从奥巴马开始,美国国内“制造业回归”的声音就开始越来越大。下图是2013年奥巴马在迈阿密一个港口的演讲,主题就是鼓励美国制造业。然而演讲途中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微风拂过,露出了一家中国公司的logo……
更多新闻资讯关注锐普网 www.ruipu678.com
夏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