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19
【荷马画室大师欣赏】)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保罗·高更
http://www.hemahuashi.com/
保罗·高更是著名的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也是象征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作为一名画家,他对当时传统的欧洲绘画感到失望,他渴望更具有象征性、意义与活力的表达。
他试图逃离传统带来的束缚,躲到热带岛屿进行创作。在塔希提岛上、在马克萨斯岛上,在大溪地,他的绘画很少再关注那些经典的绘画视角,也不再使用色彩和阴影的渐变。热带的生活激发了他对原始主义的注解,他的作品逐渐彰显出原始的色彩。
高更的画作在形式感上具有独特的装饰特色。画面呈现出单纯而朴实、区域色彩平面化的特征,画面中的形象高度概括、简洁而又形神兼备,画面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高更使用特殊的构图和鲜艳的色彩,将不同的物体组织在一起,使画面各元素之间的形式构成存在联系,使画作富有形式感、秩序感、韵律感及节奏性。
高更在平面中寻找出表现三维空间的特殊手法。他通过画面的分割、色块对比、物体的遮挡等关系,营造出一种多层次的空间视觉效果,而空间感就由此产生了。
色彩
高更在画面形象上高更以大胆的单线平涂色,黑线勾边,用线条来分割色彩,也就是说他放弃了传统的光影与明暗,放弃了光源色对物体的影响,运用线条而不是运用体积感来处理画面中事物的边缘。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看不到相近的调和色所塑造的事物,而是纯色的平涂、流畅的线条和朴实的颜色,使画面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妙的装饰效果。
(一)高更早期绘画色彩的特点
1.色彩三原色的运用
高更早期绘画是属于印象派画风的,印象派是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绘画只会着重考虑作品的总体效果,顾及不到枝节细部。以豪放的笔法做画,而作品就缺乏修饰效果,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而高更早期绘画作品深受毕沙罗的影响,他也采用印象派传统的用色方法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绘制了一批带有浓厚的印象派特色的作品。在1875年,他创作出《伊埃纳桥附近的塞纳河》,高更直接在画布上抛开黑棕土黄三色,回归三原色,以绿色来画天空和河流,用一片黄色来表达积雪覆盖的河滩。
2.绘画色彩与光影的结合
因高更内心对绘画艺术的探索,而使高更对印象派绘画产生了不满足感。1880 年代早期,高更将笔触放松、变宽 ,大胆地、自由地加重色泽的明亮感,开始注重刻画细节。在对待光影处理方面,还有着鲜明的印象画派的特点。在他创作出《裸体习作》这幅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出到画中颜色上使用了大部分黄紫对比色、裸体的是玫瑰红和绿色,有深蓝色的阴影,像是用微温的熨斗烫过似的肤色。他看重光影的变化,使用大面积色彩平涂的手法、颜色大胆强烈,注重物体的体积感、线条干净利落,构图简洁。
(二)高更绘画中期的色彩表现—“综合主义”绘画理论的应用
高更在巴黎认识了梵高,从梵高的身上认识到什么是“别具一格”。于是他开始尝试突破印象派的绘画手法。强调绘画应抒发自己的感受。
1888年,他再度来到布列塔尼,结交了许多画家,这些画家的“简化形体,用线条勾画形体边缘,色彩使用平涂的画法”的观念影响到高更的绘画观。之后,欧洲开始流行日本浮世绘,而高更也非常喜欢浮世绘,浮世绘版画中平面平涂的技巧,艳丽的单色,流畅的线条都吸引着他,高更便把这些绘画观念进行修正和润饰,形成高更的“综合主义”绘画的基础理论,此后与印象派决裂。
在高更的《布列塔尼的牧羊人》这幅画中,他从日本版画中学到用色彩来平铺画面,重色勾画物体边沿线。画面中,他用了不同的绿色,近景草地是深色的绿,屋子的前面是浅绿,远处的山是泛黄的绿,在不同的绿色之间夹带着红色的土地,使画面在对比中达到统一。从这幅作品里可以看到,高更提升了自身的色彩修养。
(三)高更绘画成熟期的色彩表现
1.利用条状色块来装饰画面
在高更的风格成熟时期,我们可以从他的画作中看到许多条状的色块,这些条状色块简洁明确,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更为和谐。1890年,高更的作品《蓝色屋顶》中,整幅画中多处用了条状色块,高更用绿色的条状色块来表达前景中的草地。围墙里头的房子和墙面也画成了色块,屋顶是橘黄色和褐色的,墙面是蓝紫灰的,他用不同颜色调和成的浅色来画院子里的地面,使人的视线就被蓝色屋顶的房子给吸引住。整个画面显得暖色调很多,但中间的屋顶是蓝色,这就压住了画面,在视觉上也会让人看起来很舒服。
2.色彩纯度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
高更早期绘画中色彩纯度不是很高,且许多颜色是过渡调和的,也不知道如何在画作中运用色彩的纯度。而大溪地之行,他看到美丽的大溪地的景色,他便把色彩直接涂抹在油画布上,用色彩来表达自己对大溪地的喜爱之情。高更在作品《棕榈树下的大溪地女子》中,草地用的是纯度较高的黄绿,他不能与其他颜色一起调和,高更就是直接把颜色涂抹到画布上。这样显得画面的色彩纯度会很高。而高更运用色彩的纯度成为他作品中的一大特色。
英国作家毛姆曾以保罗·高更的经历为蓝本写过一部著名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其中虽对高更的生平与人格不尽真实,但也正是这部小说让高更出众的才华与过人的勇气得到世人关注,而高更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画作所体现出的对于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非常具有典型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