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晶晶 follow

@kw12607887

Followers0

Blogs104

Video0

Comments0

10-09-2019

2020考研政治:这些成语哲学选择题经常考(下)

政治的考研试题中,经常考察关于成语哲学的问题,所以2020届考生在政治备考的时候要注意。为此,中公考研小编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这些成语哲学选择题经常考(下)”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6、怨天尤人
解析:这个成语的错误在于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27、釜底抽薪
解析:这个成语告诉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28、防微杜渐
解析:这个成语蕴涵的哲学寓意有:①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29、胸有成竹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30、依葫芦画瓢
解析:这个成语的错误在于:①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②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照猫画虎”也是犯了这种错误。
31、掩耳盗铃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都属此意。
32、欲速则不达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的哲学原理有:①--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3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同属此类。
35、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同属此类。
3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同--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3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38、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解析:这个成语所体现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39、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成语也是这个道理。
40、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析:这句话都强调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又如“未雨绸缪”课s“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都是这个道理。
4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积
解析: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③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解析:这句话是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又如,“后生可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等同属此理。
4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这句话说明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即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又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师出高徒”、哥们义气害死人”等都说明了外因的作用。
4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解析:这句话认为”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46、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解析:这句话表明了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知识,必须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推理思维方法,这样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使人的知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4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的哲学寓意有: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这个成语属于本质联系;④事物内部特殊矛盾规定其特殊本质。
48、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解析:这句话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析:这个成语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属此类。
5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解析:这句话说明:①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权衡利害。有益的事,应持之以恒,促使它的质变。有害的事,应防微杜渐,阻止它的转化;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以上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请访问汉中考研网,考生可以【Ctrl+D】收藏汉中中公教育官方网站,随时了解更多公职考试信息。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