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小婷 follow

@kw12066903

Followers0

Blogs523

Video0

Comments0

10-20-2017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梳理

一、 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较早地对动物及人类的学习、教学原理和学习迁移进行深入的研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学习的本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2.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以形成联结的过程。
3.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为学习的主要规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前的预备定势。在教学中就要做到不要搞突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准备。
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多少而增减或减弱,它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应用律是指联系越多则联结力越强。失用律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效果率: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诺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的,该实验是心理学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巴氏在实验中先摇铃再给狗吃食物,狗得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如此反复.反复次数少时,狗听到摇铃会产生一点唾沫;经过30次重复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可以使其产生很多唾沫.但是经过许多重复联系,仅仅听到声音1到2秒后,狗就开始分泌唾液.在这里,食物是非条件刺激——即已有的一种反应诱因;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应——对非条件刺激的非条件反应.铃声是条件刺激——一种被动引起的非条件刺激的反应.巴氏实验中,食物和铃声之间的联系重复,最终导致狗将食物和铃声联系起来,并在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这种由铃声一种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映叫做条件反射.比如一只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的狗在一段时间内既没有得到食物也没有听到铃声,那么这种条件反射可以和以前保持一样强烈,当然这“一段时间”不能太长.如果在三天内只有铃声没有食物或只有食物没有铃声,那么原来存在于铃声和食物间的联系将减弱.想了解更多教师招聘辅导资料请登录  广东教师招聘网  gd.zgjsks.com
1、获得,拥有了这个条件反射
2、消退,这个条件反射消失了
3、刺激泛化,不能够分清楚铃声和其他声音,如我们常说的“草木皆兵、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都是刺激的泛化。
4、刺激分化,能够区分铃声和其他声音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