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2018
人民币贬值,央妈降准!你手里的钱该咋办?
近日,央行宣布: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据推算,本次将释放7000亿的流动性。 说好美联储加息缩表,中国货币政策可能会同步跟进,防止中美利差走出“舒适区间”,引发诸多问题呢? 其实,在中美经济走势分化的现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更应该关注自身的问题。 经济崛起曾经靠汇率贬值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到0.1537,也就是美元兑人民币突破6.5,达到了6.5026。也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基本抹去了今年年初起的全部涨幅,达到了5个月来的新低,回到了原点。 而年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升值4.1%,在3月27日达到1美元兑6.2431元人民币的峰值。 此后,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这样的: 由于离岸人民币汇率不受央妈指导的中间价2%波动交易区间的影响,在上周四,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下跌了0.3%,破了“6.5”,到达1美元兑6.5024元人民币。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很多人人心惶惶,个别分析师关于汇率“破7”的说法不胫而走。 关于汇率这个问题,已经翻来覆去说过无数次。有关部门也多次表示:“人民币汇率目标是双向宽幅波动”,所以年初出现上涨不奇怪;现在下跌也没啥可惊慌的。 其实,很多人觉得汇率是个大问题,不过是担心会像90年代的日本那样,来个失去的二十年。所以,汇率上的风吹草动就觉得是信号。坦率说,对于这种人,早点变卖资产,也挺好。 如果,你不觉得“贸易战来了,人民币汇率暴跌,中国房价暴跌”,那么,我们还是可以继续讲下去。 今天的汇率波动,放在历史来看,连小浪花都算不上,真的,如果你不是做外贸生意,而只是普通老百姓,有几个闲钱,那不过是影响你出国旅游多兑少兑几块钱而已。 准备买房还是拿来投资? 但如果说过去是光脚不怕穿鞋的,现在中国经济家大业大了,人们反而就天天忧心忡忡,患得患失,生怕跟日本一样来个失去的二十年,一夜归零,从此步入“下流社会”。 其实现在中国经济的结构和发达程度还赶不上日本1990年代。今天中国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日本1977年水平,要想跟人家那样“失去20年”还能保持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中国人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而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着很多难题。 根源还是上一部分开头所说的:资产价格水平(房价)太高。 2015年短短11个月,中国人民银行7次挥起降准降息的货币工具:两次降准、两次降息、3次“双降”,再加上2014年底的两次降准,央行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推出了9次释放流动性的措施。 当时很多专家说:“面临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发挥央行的功能性作用,频繁调整完善货币政策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