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点知教育 follow

@ku12025223

Followers0

Blogs20

Video0

Comments0

02-19-2016

[高考押题阅读]——丝绸之路

[高考押题阅读]任何大国的外部崛起,都需要一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时代精神”元素,要不自觉地去顺应这种时代精神。对18、19世纪的大英帝国来说,这个时代精神是“自由贸易”;不过,自由贸易的话语背后,往往是赤裸裸的大炮和武力政策。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来说,时代精神是“自由民主”。 对21世纪的中国来说,这个时代精神又是什么呢?人们可以说,这是中国“文明的自信和复兴”。不过,和大英帝国一样,在美国向世界各国推行自由民主的背后也是大炮和暴力。大英帝国和美国的兴衰说明了,“时代精神”能够成为一个国家崛起的基础,也可以为这个国家带来莫大的利益。不过,当这个国家在向外推广其“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使用不当,甚至诉诸武力,造成“己所不欲而加于人”的局面,就很难可持续发展,避免不了最终的衰落。中国要从自己悠久的文明中寻找“时代精神”,并使之现代化以符合时代的需要,同时又要避免大英帝国和美国的崛起方式,更必须避免德国、日本和苏联那样的崛起方式。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世俗文明,其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非其他基于宗教之上的排他性文明所能比拟。从秦始皇帝统一国家到汉唐盛世,中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帝国。直到明清才开始变得封闭起来。中国开放传统的宝贵经验需要总结。在开放的状态下,中国组织自己的外部关系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就其他国家和中华帝国的关系来说,就是“朝贡体系”;就中国“走出去”来说,就是“丝绸之路”。就其实质来说,“朝贡体系”是一种贸易体系,贸易是实的一面,朝贡只是形式。朝贡国定期地送“礼物”给天朝,向中国皇帝叩几个头。但通过朝贡这一形式,朝贡国不仅从中国皇帝那里得到了比其送的礼物要大得多的礼物,而且更是取得了和中国的通商贸易的权利。这是一种低成本的自由贸易模式。这种仪式在当时是无可非议的,是符合当时的做法的,为所有朝贡国所接受。唯一可以加以质疑的就是,在西方强权来到中国之后,中国还是守旧,跟不上“时代精神”罢了。提到“海上丝绸之路”,大多数人能够想起的就是明朝郑和下西洋。其实中国从秦汉开始就进行海上贸易,尤其是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并且这种贸易从来就没有中断过。秦汉、唐宋开放时期,海上贸易是合法的。尤其在宋朝,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非常兴盛。反而在郑和下西洋中断之后,明朝实行海禁,海上贸易变成了民间的贸易,并且是非法的。作为大国的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有计划地去打造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国际关系的形成,是中国和周边国家根据互相需要而打交道、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秩序。中国所考量的只是如何治理这个自然形成的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可以说始终是“韬光养晦”,“朝贡体系”的核心是贸易,“丝绸之路”的核心也是贸易;或者说,中国国际关系的核心是经济贸易。而经济贸易,用今天的话说,是一种双赢和互惠的关系。
  今天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延续传统的“丝绸之路”精神,来建设现代化版本的“丝绸之路”。这里既要考虑到理想,更需要现实主义精神。在今天建设“丝绸之路”过程中,中国面临较之先人更严峻的挑战。传统上,中国是亚洲强国,因此没有必要通过国家和政府的努力来建设“丝绸之路”,而是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贸易行为来进行。但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已经大不相同。在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的今天,中国逐渐成为强国。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形势,既要求中国“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追求国家利益,同时也要求中国必须承担起作为大国的国际责任。无论是“走出去”还是承担国际责任,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中国面临无穷的挑战。“丝绸之路”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开端,也是中国通往大国、强国之路必须通过的一个重要“考验”。
  (节选自郑永年《“丝绸之路”与中国的“时代精神”》,有删改)
 更多中高考重磅消息尽在点知教育官网。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