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2018
教师资格面试政治学科教案《我有肖像权》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权利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维权意识。
【能力目标】
学会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权的能力。
【知识目标】
1.认识到肖像是体现个人基本特征的外在有形标志;
2.懂得肖像权的含义和内容,知道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侵害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
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权的义务。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导入:游戏导入。提供两组信息。第一环节:“猜猜他是谁”——PPT随机播放我们班级几位同学的图片以及几位明星的漫画
思考:“看到这些照片和漫画,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些相关的信息”?
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刚刚大家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的说出大屏幕上播放的图片中的同学还有明星的名字。那我们是怎么判断出来是他们的呢?对,就是通过他们的外貌特征。当我们看到某些人的图片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的一些相关信息,就会把他跟特定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可见,肖像是帮助我们区别周围人的法宝。那么,究竟一个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什么样的权利?什么样的行为会构成侵权?我们又该如何维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本课的内容《我有肖像权》。
(二)新课讲授
1.什么是肖像权?
案例分享:大学毕业时,全班开心地留下难忘的毕业照。可是,两个月后,小明却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照片,手里还拿着一盒营养品,俨然像该保健品的形象代言人,小明立即打电话到该公司进行交涉。
设问:①你认为什么是肖像?你还通过哪些方式制作过你的音容笑貌?
肖像——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或照片,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正写真。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是外在的人格标志。
②该公司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2.法律维护我的肖像权
过渡:既然大家都说不对。那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段小视频,看看法律究竟是如何维护我们的肖像权的。(播放视频)
提问:通过视频的观看,大家能够总结出法律是从哪些角度维护我们的肖像权的呢?
学生回答:
学生1:法律确认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
学生2:这个支配权:包括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提问:大家同意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吗?(异口同声说“同意”)
教师总结:是的,刚刚两位同学的回答合在一起就是法律对公民肖像权保护的明确规定。但还有一点老师提醒一下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未成年人在使用肖像和获得报酬方面需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过渡:那我们知道了法律对我们的肖像权给予保护,我们的肖像权在遇到侵害的时候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了。
接下来,请大家以品德学习小组为单位思并讨论:在平时我们都遇到过或者看到过哪些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呢?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3.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和对策
过渡:刚刚同学们都说出了很多肖像权被侵犯的行为,比如:把照片当做靶子打、宣传栏中明星的照片被随意涂画、照相馆随意把艺术照摆在橱窗里……
那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集体分角色扮演:请大家自己选择一种肖像权被侵犯的情境,并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要体现出被侵犯之后你会采取什么对策)
(学生表演,自评互评)
好的,通过刚才大家的表演,我们可以一起来总结一下解决被侵犯问题的对策,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还可以提起诉讼。
(三)巩固提高
师生互动: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为你的同桌画一幅肖像,然后请征得同桌的意见,他希望自己的肖像如何支配。如果大家都愿意的话,我们也可以把同学们为彼此画的肖像贴在我们班后面的板报中,留一份集体的回忆。
(教师组织活动,巩固本课内容)
(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的肖像权都包括哪些方面,在遇到侵害的时候该怎么做。另外,我们也要懂得维护自己肖像权的同时, 不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那今天下课回家之后,请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给爸爸妈妈听,并为爸爸妈妈画一幅肖像送给他们。
五、板书设计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山西教师招聘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权利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维权意识。
【能力目标】
学会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权的能力。
【知识目标】
1.认识到肖像是体现个人基本特征的外在有形标志;
2.懂得肖像权的含义和内容,知道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侵害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
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权的义务。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导入:游戏导入。提供两组信息。第一环节:“猜猜他是谁”——PPT随机播放我们班级几位同学的图片以及几位明星的漫画
思考:“看到这些照片和漫画,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些相关的信息”?
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刚刚大家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的说出大屏幕上播放的图片中的同学还有明星的名字。那我们是怎么判断出来是他们的呢?对,就是通过他们的外貌特征。当我们看到某些人的图片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的一些相关信息,就会把他跟特定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可见,肖像是帮助我们区别周围人的法宝。那么,究竟一个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什么样的权利?什么样的行为会构成侵权?我们又该如何维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本课的内容《我有肖像权》。
(二)新课讲授
1.什么是肖像权?
案例分享:大学毕业时,全班开心地留下难忘的毕业照。可是,两个月后,小明却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照片,手里还拿着一盒营养品,俨然像该保健品的形象代言人,小明立即打电话到该公司进行交涉。
设问:①你认为什么是肖像?你还通过哪些方式制作过你的音容笑貌?
肖像——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或照片,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正写真。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是外在的人格标志。
②该公司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2.法律维护我的肖像权
过渡:既然大家都说不对。那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段小视频,看看法律究竟是如何维护我们的肖像权的。(播放视频)
提问:通过视频的观看,大家能够总结出法律是从哪些角度维护我们的肖像权的呢?
学生回答:
学生1:法律确认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
学生2:这个支配权:包括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提问:大家同意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吗?(异口同声说“同意”)
教师总结:是的,刚刚两位同学的回答合在一起就是法律对公民肖像权保护的明确规定。但还有一点老师提醒一下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未成年人在使用肖像和获得报酬方面需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过渡:那我们知道了法律对我们的肖像权给予保护,我们的肖像权在遇到侵害的时候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了。
接下来,请大家以品德学习小组为单位思并讨论:在平时我们都遇到过或者看到过哪些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呢?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3.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和对策
过渡:刚刚同学们都说出了很多肖像权被侵犯的行为,比如:把照片当做靶子打、宣传栏中明星的照片被随意涂画、照相馆随意把艺术照摆在橱窗里……
那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集体分角色扮演:请大家自己选择一种肖像权被侵犯的情境,并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要体现出被侵犯之后你会采取什么对策)
(学生表演,自评互评)
好的,通过刚才大家的表演,我们可以一起来总结一下解决被侵犯问题的对策,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还可以提起诉讼。
(三)巩固提高
师生互动: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为你的同桌画一幅肖像,然后请征得同桌的意见,他希望自己的肖像如何支配。如果大家都愿意的话,我们也可以把同学们为彼此画的肖像贴在我们班后面的板报中,留一份集体的回忆。
(教师组织活动,巩固本课内容)
(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的肖像权都包括哪些方面,在遇到侵害的时候该怎么做。另外,我们也要懂得维护自己肖像权的同时, 不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那今天下课回家之后,请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给爸爸妈妈听,并为爸爸妈妈画一幅肖像送给他们。
五、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