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胖虎本虎 follow

@ks12431815

Followers0

Blogs56

Video0

Comments0

12-05-2018

教资初中物理面试试讲之《光的折射》

以下是初中物理《光的折射》试讲答辩,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面试备课纸】

【语音示范】

【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理解光路可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联系实际,学生体验折射引起的错觉,掌握用物理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法,培训总结归纳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总结折射规律。
【难点】
归纳折射规律,理解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是否注意过插入水中的筷子,让学生主动说一说自己注意到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做这个实验:把筷子斜放在透明的玻璃杯中,然后向杯中加水,让学生注意观察,从杯子上方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并给出观察结果: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教师提问:筷子是在什么位置发生的“弯折”?
学生回答:筷子在水面上发生弯折。
教师追问:为什么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教师讲解: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教师提问:什么是光的折射呢?光的折射又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出课题《光的折射》。
环节二:新课讲授
演示(一):
让靠窗户的同学将窗帘拉上,教师演示用激光笔照射滴有牛奶的玻璃水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提问:你们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甲回答: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时,有一部分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部分光进入玻璃中。
学生乙回答:光线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教师总结光的折射定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演示(二):
教师再次演示实验,并请学生帮教师在玻璃水槽上画出光路图,根据光路图,向学生讲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和入射角、折射角。

教师提问:通过光路图,对比我们上节课学的光的反射,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甲回答: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和分界面两侧。
教师总结:“两线分居”。
学生乙补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一):
教师提问:这位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改变入射角,折射角又该如何变化呢?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由各小组代表分别回答讨论结果:
1.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教师总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探究(二):
教师继续提问:之前研究的都是光束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况,那么,如果光束是垂直射入玻璃中的话会是什么情况呢?
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给出观察结果:当光垂直射入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总结:其实就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三线重合了,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均为0°。
探究(三):
教师提问:光的反射具有可逆性,那么折射是否也具有可逆性呢?
给予提示:采用探究反射可逆性的方法,设计探究光的折射的可逆性的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环节三:巩固提升
1.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导入环节中筷子“弯折”的原因。
2.播放关于泳池中水看起来很浅,但是人进去之后实际水却很深的视频短片。并找学生来解释其中原理。
启发学生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物理知识,要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它们。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回顾本节课,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收获。
2.课后搜集有关光的折射的现象,自己思考原理,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分享交流。

【答辩题目及解析】
《光的折射》答辩
你认为光的折射在初中物理光学中有什么样的地位?
【参***】
谢谢考官的提问!
本节《光的折射》是八年级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光学中继光的反射定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定律,它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
本节课的设置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本节知识的学习,既是后面透镜成像的的基础,也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光学奠定基础。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处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时期,而本节课又与生活联系密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各位考官!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山西教师招聘网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