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2015
你需要略过的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快速做题技巧
考生们都知道,吉林省考的行测部分的整体时间是90分钟,对于要完成100道或者105道题的众多考生来说,每道题都可以被认为是争分夺秒,而作为文字量最多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部分内容,考生们更是感觉无从下手,“深恶痛绝”,那么究竟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言语理解与表达呢,那么现在开始,你就需要明白一件事:言语阅读不需要面面俱到。
所谓“不需要面面俱到”主要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些文字信息是和我们做题无关的信息,它们的出现是为了干扰我们的判断,浪费我们的时间的,所以,我们只需要了解哪里内容是我们需要略过的内容,那么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的做对言语题。
一:看到如下词汇,后面的内容皆可不看。“否则”、“不然”“一旦”“如果”、“假如”等反面论证词,反面论证是作者表达观点时常用的方法,一般情况是在前面论述观点之后,从反面再次强调,因此,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看到反面论证词,这些词汇的后面内容就可以略读。
【例题】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也要取得报酬,拥有资本的人还可以通过拥有资本来获取报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则,就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形成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和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收入均衡难以实现
B.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
C.分配差距源于制度
D.收入分配体制必须改革
【答案】B.
【解析】在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了“否则”反面论证词,所以后面的内容可以不读,观点就在“否则”前面, 根据“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这句话得出答案为B。
二、“例如”、“如”“以……为例”、“像……”等词汇,这些词都是例子的标志词,而例子一般都是为了论证观点而存在的,所以看到这类词后就可以略读甚至不读,直接定位例子前后,一般都是观点所在。当然要注意,如果考察的是细节理解题,比如针对文段细节信息提问的题型,那么文段的任何一处都可能是考查范围,所以例子是需要看的,除此之外,看到这次表示例子的词汇,就可以略读。
【例题】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答案】C
【解析】从“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开始,后面的内容就是例子的内容,不是我们的阅读重点,而观点就出现在例子的前面,根据“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确定本题选择C。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其他部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存在阅读上比较费时的特点,因此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够更快的帮助我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