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2020
常德爱尔温馨提示弱视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过治疗黄金期!
“都是看远看不清,为什么别人家的小孩是近视,我家的就是‘弱视’呢?”
——近视的和弱视的孩子,若裸眼视力都是0.5,那么近视的孩子戴上眼镜后,视力就能矫正到1.0或对应年龄最佳矫正视力,但弱视的孩子戴镜后却无法提高视力或不能矫正至正视,这就是近视和弱视之间的区别。
一些去医院配镜的人,即使戴上眼镜也没法将视力矫正到1.0,如果还是12岁以前的孩子,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弱视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过治疗黄金期。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受到干扰、阻碍与抑制,得不到视觉刺激,引起发育障碍与退化,包括形觉、色觉、光觉、立体感。
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性眼病,它的发病率在3%左右。在英文俚语里弱视被叫作“懒惰的眼睛”—Lazy eye,意思就指:这只患病的眼睛很懒惰,不会主动去看东西。
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1、形觉剥夺
在视觉发育的早期,即6-8岁之前,由于先天或后天视觉环境异常,进入眼内的光线刺激不够充分,就会剥夺人眼黄斑清晰成像的机会,导致视功能发育迟缓和低下。
用植物对比,就类似一棵植物不小心被遮住了一半不能晒到太阳,那这一半叶子很快就会干枯并且长不出新芽;这时,只有把植物完全放到阳光雨露中,才能恢复生机。
2、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即双眼视觉输入的信息量不对等。如果一只眼睛由于屈光不正或者视觉功能障碍,传输给大脑的信息就是“模糊紊乱”的,会干扰大脑的工作,最终被大脑抑制,导致这只眼睛发生弱视。
这就类似“用进废退”理论。比如一个网球运动员,他惯用手是右手,久而久之,右手胳膊就会比左手粗、比左手更强壮,最终导致左手“用进废退”。
别错过12岁之前这个黄金时期
人类视觉发育早期最为迅速,对外界刺激也最敏感。6-7岁前,被视为发育迅速期,在此期间,及时发现并治疗弱视,疗效较明显,是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视觉发育速度变得缓慢,传统上认为视觉可塑期在12岁以前,超过这个年龄视觉发育逐渐停止,在12岁以上弱视治疗是比较困难的。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十多岁(最晚17岁)才开始弱视治疗,也有一定程度的视力提高。但是,治疗越早,成功机会就越大。
治疗弱视的方法(咨询热线:0736-7788998)
引起弱视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1、 单眼远视引起
如果一只眼睛无屈光不正,但另一只眼睛高度远视,那么高度远视的眼睛长期处于模糊状态,便会形成弱视。治疗远视性弱视从配戴眼镜开始,再配合遮盖、训练等方法。
2、 斜视引起
斜视指双眼不能同时朝前方看,眼睛处于异常的位置,双眼看到的像难以融合,但只有斜视角度比较大的眼就会变成弱视。斜视性弱视的首先要治疗斜视,有时候必须借助手术来完成。
3、 先天性白内障引起的
正常晶状体犹如照相机镜头,透明而聚光,但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的晶状体浑浊,光线无法聚焦视网膜,就会形成弱视。解决方案是通过手术、配镜联合视觉训练,视觉训练以遮盖正常眼、只让弱视眼注视的遮盖治疗为重。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弱视,要学会跟孩子做朋友,建立良好沟通,从心理上鼓励孩子,让孩子更有治疗的信心。同时,针对学校,提醒家长和老师提前沟通,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增加孩子配合治疗的信心。
常德爱尔眼科医院巨资引进视觉康复训练国际技术——4D数字化斜弱视视功能矫治系统,该项目已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广泛开展,适用范围广、效果好、疗程短、趣味性强、复发率低,对斜视、弱视、视功能不良、视疲劳、假性近视、低度近视不愿意戴镜等均有显效。
别让弱视成为孩子一生的”弱势“
4D弱视斜视矫治系统由三个
亚系统构成训练更有针对性
1、精细刺激训练系统:
训练目的:利用光流子,直接刺激视网膜,增强视网膜细胞对光的敏感性,同时促进视觉信道的兴奋性,保证视觉信息的良好传递。
矫治原理:本系统集治疗、智力开发、游戏于一体;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视觉、听觉、触觉多元化跨通道互动;实行人机对话,根据患儿的视力等情况实行针对性、个性化和定量化训练,实现提高视敏度、提高视力的目的。
2、融合知觉功能训练系统:
训练目的:使眼位偏斜和(或)黄斑及对应部分存在视觉抑制状态的眼睛恢复其正常功能。
矫治原理:本系统功能齐全,能定量进行同时知觉融合知觉训练,特别是应用随机点图对进行融合功能训练。由于它没有任何单眼线索,能精确捕捉双眼单视破裂点,使用随机点图检测和训练融合功能,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3、三维立体空间知觉功能训练系统:
训练目的:提升和巩固第三级视功能,提升分辨高、低、远、近、深、浅的能力。
矫治原理:本系统具有大量的训练短片,3D显示器是一种信息容量巨大的载体,它将信息从360度空间传入大脑,对视觉输入、运动中枢产生强烈刺激。这是传统的弱视训练方法所远远不及的,其效果优于传统的各种斜弱视训练方法。
——近视的和弱视的孩子,若裸眼视力都是0.5,那么近视的孩子戴上眼镜后,视力就能矫正到1.0或对应年龄最佳矫正视力,但弱视的孩子戴镜后却无法提高视力或不能矫正至正视,这就是近视和弱视之间的区别。
一些去医院配镜的人,即使戴上眼镜也没法将视力矫正到1.0,如果还是12岁以前的孩子,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弱视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过治疗黄金期。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受到干扰、阻碍与抑制,得不到视觉刺激,引起发育障碍与退化,包括形觉、色觉、光觉、立体感。
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性眼病,它的发病率在3%左右。在英文俚语里弱视被叫作“懒惰的眼睛”—Lazy eye,意思就指:这只患病的眼睛很懒惰,不会主动去看东西。
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1、形觉剥夺
在视觉发育的早期,即6-8岁之前,由于先天或后天视觉环境异常,进入眼内的光线刺激不够充分,就会剥夺人眼黄斑清晰成像的机会,导致视功能发育迟缓和低下。
用植物对比,就类似一棵植物不小心被遮住了一半不能晒到太阳,那这一半叶子很快就会干枯并且长不出新芽;这时,只有把植物完全放到阳光雨露中,才能恢复生机。
2、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即双眼视觉输入的信息量不对等。如果一只眼睛由于屈光不正或者视觉功能障碍,传输给大脑的信息就是“模糊紊乱”的,会干扰大脑的工作,最终被大脑抑制,导致这只眼睛发生弱视。
这就类似“用进废退”理论。比如一个网球运动员,他惯用手是右手,久而久之,右手胳膊就会比左手粗、比左手更强壮,最终导致左手“用进废退”。
别错过12岁之前这个黄金时期
人类视觉发育早期最为迅速,对外界刺激也最敏感。6-7岁前,被视为发育迅速期,在此期间,及时发现并治疗弱视,疗效较明显,是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视觉发育速度变得缓慢,传统上认为视觉可塑期在12岁以前,超过这个年龄视觉发育逐渐停止,在12岁以上弱视治疗是比较困难的。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十多岁(最晚17岁)才开始弱视治疗,也有一定程度的视力提高。但是,治疗越早,成功机会就越大。
治疗弱视的方法(咨询热线:0736-7788998)
引起弱视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1、 单眼远视引起
如果一只眼睛无屈光不正,但另一只眼睛高度远视,那么高度远视的眼睛长期处于模糊状态,便会形成弱视。治疗远视性弱视从配戴眼镜开始,再配合遮盖、训练等方法。
2、 斜视引起
斜视指双眼不能同时朝前方看,眼睛处于异常的位置,双眼看到的像难以融合,但只有斜视角度比较大的眼就会变成弱视。斜视性弱视的首先要治疗斜视,有时候必须借助手术来完成。
3、 先天性白内障引起的
正常晶状体犹如照相机镜头,透明而聚光,但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的晶状体浑浊,光线无法聚焦视网膜,就会形成弱视。解决方案是通过手术、配镜联合视觉训练,视觉训练以遮盖正常眼、只让弱视眼注视的遮盖治疗为重。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弱视,要学会跟孩子做朋友,建立良好沟通,从心理上鼓励孩子,让孩子更有治疗的信心。同时,针对学校,提醒家长和老师提前沟通,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增加孩子配合治疗的信心。
常德爱尔眼科医院巨资引进视觉康复训练国际技术——4D数字化斜弱视视功能矫治系统,该项目已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广泛开展,适用范围广、效果好、疗程短、趣味性强、复发率低,对斜视、弱视、视功能不良、视疲劳、假性近视、低度近视不愿意戴镜等均有显效。
别让弱视成为孩子一生的”弱势“
4D弱视斜视矫治系统由三个
亚系统构成训练更有针对性
1、精细刺激训练系统:
训练目的:利用光流子,直接刺激视网膜,增强视网膜细胞对光的敏感性,同时促进视觉信道的兴奋性,保证视觉信息的良好传递。
矫治原理:本系统集治疗、智力开发、游戏于一体;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视觉、听觉、触觉多元化跨通道互动;实行人机对话,根据患儿的视力等情况实行针对性、个性化和定量化训练,实现提高视敏度、提高视力的目的。
2、融合知觉功能训练系统:
训练目的:使眼位偏斜和(或)黄斑及对应部分存在视觉抑制状态的眼睛恢复其正常功能。
矫治原理:本系统功能齐全,能定量进行同时知觉融合知觉训练,特别是应用随机点图对进行融合功能训练。由于它没有任何单眼线索,能精确捕捉双眼单视破裂点,使用随机点图检测和训练融合功能,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3、三维立体空间知觉功能训练系统:
训练目的:提升和巩固第三级视功能,提升分辨高、低、远、近、深、浅的能力。
矫治原理:本系统具有大量的训练短片,3D显示器是一种信息容量巨大的载体,它将信息从360度空间传入大脑,对视觉输入、运动中枢产生强烈刺激。这是传统的弱视训练方法所远远不及的,其效果优于传统的各种斜弱视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