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陶华坤 follow

@kn7663357

Followers0

Blogs23

Video0

Comments0

12-18-2019

智库:建构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智   库
建构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陶华坤  著
 
内容概要:“智库”的使命是通过新思想引领决策。“公共知识分子”指那些有专业知识及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批判精神的人。其发言的武器是知识、其责任就是说出真理,暴露谎言。坚持问题导向,基于证据发表观点!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民族的希望靠一批有正义、不沉默的知识分子精英将思想火花转化为学术成果以指导实践。
 
作者简介
陶华坤:安徽蚌埠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在不同省市任20年中学校长后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曾任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教育学院中学校长培训客座教授、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教师。著作15部:教育家、力道:思维的领导、智库:建构知识分子的公共性、论国际理解教育、都市教育、“质量-效益”型教育、校魂、校长谈治校、校长发展学、电视剧本-校魂、“规范+特色”办学模式、新教育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学校教育力、走进名校:构建以学为基点的组织新模式、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与运行机制。行至五大洲,入选世界优秀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其事迹。
 
 
前言
 
“智库”的使命是通过新思想来引领决策,学术思想是智库的灵魂。“公共知识分子”依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考,用言论关怀介入公共事务;具有公共的理解力、心智活动国际化等;肩负着开启民智、引导舆论的作用。公共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眼睛”、公众的“代言人”,他们“为思想而活”,不被众意绑架,有“文胆”:告诉民众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提出的观念、思想,供民众批判、建构!
1.重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优点的。历史从来不是枯燥的史实和时间数字,是人们生存的智慧库,是人生可以获得精神力量的不竭动力。知识分子是清醒剂,视唤醒民众的觉醒为己任;为真理而存在,知识分子是战士,其使命是为社会把脉,为文化诊断,教育和发展着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公共知识分子的特征:参与公共事务;为了公共利益;在公共平台上发声。具备独立性、批判性。
让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轨迹上优秀着。推动一个人成功的最强大力量是意志,公共知识分子散播的是见解,不是新闻。探究潜藏于生命个体中的共性,公共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追求社会理想境界;内在修为:确立社会责任意识;外在诉求:具有社会批判精神。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优秀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四有”新人的培育者。
2.从“天上窃得火种,给人间造福”
抬头看“天外”。寻找“自由”与“理性”的支点,在阵痛中生产自己的思想,为改革求解问道:民主性?反思性?批判性?建构性?智慧,是思考的力量,是住在心底的正见,是不断产生感悟的能力。智慧造就了见微知著,以“专业之道”在公共空间发挥功用,为人们构建完美的人生提供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让人们聆听思想的声音。
理论是实践的反映,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来总结经验、提炼思想。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学者和学术机构能有相应主题的更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来解读实践,要学问中有“人”、有“文”、有“精神”、有“趣味”。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公共利益的“守望人”。
3.建构全民思想的“思想社会”
人的本质是永远处在人的创作之中。只有在批判和否定中才能获得超越。民族的希望靠一批有良知、有正义、不沉默的知识分子精英将思想火花转化为学术成果以指导实践。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用书之智不在书内,而在书外。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不是一种操作性的教育策略或技术,坚持“问题”导向,基于“证据”发表观点,让大家在一起激荡思维,畅想、生成、发展、合作、创新。
伟大的作品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以民心为心,在发展中寻找使命感,用经验解读理论,在对话中获取理论滋养。把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智库——建构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基于教育哲学的视界,探索的是教育超越现实的一面,能够启迪心智,传递理念。本书在研究和撰写的过程中,引证大量的既有成果作为立论的基础和证据,汲取众多大师的智慧,得到很多仁人志士的帮助,谨致诚挚谢意!
陶华坤
2019.12
 
 
 
 
 
 
 
 
 
 
目录
 
导论 建构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一、“知识分子”定义的论争
二、知识分子是世界意义的阐释者和守护者
三、有志于道:守住“社会的良心”
 
第一章 公共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第一节 超越自我:在认识中追求“真知”
一、“专业的眼光”和“无畏的精神”
二、对权威的愚忠是真理的最大敌人
三、以民心为心:在学术与政治的夹缝中生存
第二节 剑指正义: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一、心灵圣者:爱才之人即“人才”
二、人生追问:让“对话”持续下去
三、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优点的
第三节 寻找“自由”与“理性”的支点
一、抬头看“天外”:科学与民主
二、“输入学理、再造新民”
三、知识分子的“场域”与实践
 
第二章 以专业之道在公共空间发挥功用
 
第一节 士子之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知识分子是公共利益的“守望人”
二、教育学者理应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三、将改革引发的问题转化为进一步改革的理由
第二节 人的本质是永远处在人的创作之中
一、公共知识分子需要有表达思想的地方
二、本真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一种贵族的事业
三、公共领域是其生命充盈的生存之境
第三节 知识分子是“为理念而生”的人
一、以研究为最大乐趣和“心向归属”
二、知识是真实且已被“证明的信念”
三、社会的“眼睛”公众的“代言人”
 
第三章 任何学者都无法自外于政治
 
第一节 每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一、强者在限制的条件下求出“最优解”
二、改变自我:走出“次环境”下的沼泽
三、每个人最大成长空间在于他最擅长的领域
第二节 基于“证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哲学问题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从“天上窃得火种,给人间造福”
三、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
第三节 寻找“知识位差”和“价值冲突”
一、“文胆”:评价是基于“证据”的推理
二、“点道”:永恒不变的是“改变”
三、学术探求无国界、无利害、无敌我
 
第四章 在“国际坐标中”寻找自己
 
第一节 国际政治的本质是实力而不是规则
一、实干兴帮:国际坐标下的中国文化
二、让作品成为诠释自己梦想的标物
三、探索一个论点到它可能引向的任何地方
第二节 让更多的公共知识分子“亮剑”
一、价值取向:追求社会理想境界
二、内在修为:确立社会责任意识
三、外在诉求:具有社会批判精神
第三节 建构全民思想的“思想社会”
一、以知识战胜知识,以观念战胜观念
二、善于奋飞的人“天上有路”
三、让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轨迹上优秀着
 
结语 “智识路径”:以改变拥有未来
 
一、“智库”:以学术智慧引领社会舆论
二、布道者:把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三、完善自我: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
 
思考与研究
 
参考文献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