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2018
夏妍茜:再从枯燥的文字看交易
从枯燥的文字看交易

何谓“价格”
市场中经常提及的名称:牛、熊和羔羊。交易者说到:“牛市(多头)赚钱,熊市(空头)会赚钱——双向交易机制的交易市场,羔羊只有任人宰割。”公牛(多头)是两角朝上而拼搏,多头代表买方——他看涨行情,并由价格涨势中获利。熊市(空头)是两掌朝下而搏杀,空头是代表卖方——他看跌行情,并由价格跌势中获利。羔羊代表贪婪和胆小。他们在交易中试图满足贪婪的欲望,因此而遭到宰割。在行情波动加剧,就可以听到哀伤的咩咩声。
每当市场开盘之后,多头买进,空头卖出,猪与羊听任践踏,尚未表态的交易者则在场外观望。全球各地的交易计算机不断闪烁着每种交易品种的最近成交价格,无数的眼睛凝视着每个报价。交易者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拟定决策的。
有关价格的争议
如果交易者不能够对价格提出明确的定义,就不知道他们所分析的对象是什么。交易的成败,完全取决于如何处理价格——你最好搞清楚它的意义。每位态度严肃的交易者都应该知道价格的意义。你必须知道自己所分析的对象是什么,然后才可以进场买卖股票、期货或选择权。
冲突的妥协
市场中有三**易者:买方、卖方与尚未表态的观望者。“卖家”是卖方所需求的金额、“买家”是买方所愿意支付的金额。买方与卖方之间总是存在利益的冲突。买方希望尽可能少付一些,卖方希望尽可能多拿一点。如果双方都坚持己见。交易就不能发生。没有交易就没有价格——仅有一厢情愿的买进报价与卖出报价。卖方有一个选择:或是等待价格上涨,或是降低卖价。买方也有一个选择:或是等待价格下跌,或是提高买价。一旦买卖双方取得妥协,交易便发生:某位积极的多头同意卖方的条件而提高买价,或者某位积极的空头同意卖方的条件而降低卖价,尚未表态的交易者则对多、空双方施以压力。
当买卖双方在私底下讨价还价,大家都可以施展“拖”功。可是,在集中市场,双方最好赶快决定。他们知道周围有许多交易者正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进场插手。买方知道,如果考虑过久,另一方交易者可能介入而夺走他的交易。卖方也知道,如果继续摆出高姿态,另一位交易者可能介入而低价卖出。尚未表态的观望者让买卖双方急于妥协,当双方取得妥协之后,交易便发生。

价值的共识
报价银幕上每跳动一档,就代表买、卖双方的一笔交易、买方买进,因为他们预期价格上涨;卖方卖出,因为他们预期价格下跌。当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一群尚未表态的观望者则在旁围观,随着价格的变动或时间经过,观望者也可能成为买方或者卖方。多方买进将推高行情,空方卖出将压低行情,尚未表态者将造成交易的迫切感,使买卖双方急于妥协。
交易者是由世界各个角落来到市场,每个人都有机会买进与卖出,每个价格都代表全体参与者对于价值的一种瞬间共识,而且必须以行动表达。盯价是一种心理程序——多空双方以金钱表达看法,然后形成一个瞬间的均衡点。价格是由交易大众共同订定——买卖双方和尚未表态的观望者。价格与成交量的形态,可以反映市场的群众心理。
行为模式
庞大的群众聚集到股票、商品或者选择权的交易所,大钱与小钱,精明的资金和愚蠢的资金,机构的资金与个人的资金。全部都汇聚到交易所,每个价格都代表买卖双方和尚未表态者对于某特定交易之价值的一种瞬间共识,在走势图中的每一个形态背后,都有一**易者。群众的共识随时可能发生改变。有时候,变化的过程相当平静,另一些时候可能很疯狂。在平静的行情中,价格的起伏很有限。可是,当群众陷入激情的状态,价格将开始蹦跳。想象一下在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上拍卖救生圈——这就是交易群众对于趋势产生情绪性看法的价格波动景观。一位明智的交易者,他会尝试在平静的行情中进场,在波动剧烈的行情中获利了结。
技术分析者是研究金融市场中的群众心理摆动。技术分析的目标是判定多空双方的力量均衡程度,然后**押在即将获胜的一方。如果多方的力量比较强,你应该买进而持有。如果空方的力量比较强,你应该卖出而放空。如果双方势均力敌,明智的交易者应该站在一旁观望,让双方拼个你死我活,唯有当胜负逐渐明朗化的时候,他才进场。

群众的行为将反映在价格、成交量与平仓量之中,以及根据这些资料所设计的各种指标。这使得技术分析类似于问卷调查。技术分析同时具备科学与艺术的成份:我们运用电脑与统计方法,这是属于科学的成份;我们需要透过个人的判断进行解释,解释属于艺术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