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2017
灯市元宵观灯景象却不逊于明代
清代京师自正月十三至十七为灯节期。东安门外“灯市”虽已不存,元宵观灯之景象却不逊于明代。
自正月十三日起,以正阳门瓮城两侧城根儿为中心,前门外大街、花市、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厂甸等商铺市廛皆修葺妆扮一新,家家悬挂新灯争奇斗艳。京城制灯不乏巧匠名家,工艺之精雅,彩绘之肖妙可谓登峰造极。全本《三国》《西游》《水浒》《聊斋》等故事人物于绢纸纱灯中淋漓再现。另有凿冰成瓮、瓶、鼎等器形,燃灯于内,高悬酒肆作幌子揽客。
灯节期间,前门外一带戏园儿连日贴演大戏,户外街巷则有杂耍花会。诸如大头和尚、扮稻秧歌、九曲黄花灯、打十不闲、盘杠子、跑竹马、击太平神鼓、扑蝴蝶、跳白索、藏矇儿、舞龙灯、打花棍、翻跟头、竖蜻蜓、踢石球、鞭陀螺、抖空竹、弹拐子、滚核桃、打尜尜、踢毽子等。此一带“五夜笙歌,六街骄马,香车锦辔,争看士女游春,玉佩金貂,不禁王孙换酒。和风缓步,明月当头,真可谓帝京景物也。”(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清代京师有专门的花炮棚子制作烟花炮竹,品种样式极尽工巧。名头有:锦盒儿、花盆儿、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盆捞月、葡萄架、旗火、二踢脚、飞天十响儿、五鬼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儿、天地灯、双响儿震天雷、升高三级浪、地老鼠、水老鼠、霸王鞭、竹节花、泥筒花、叠落金钱、大梨花、千丈菊等。一个烟花锦盒儿内有整出戏曲故事。人物神态、花鸟造型无不精妙。京城一般人家儿总要买些花炮过节。阔主儿则竞相成架购买,一架数层烟花盒子,焰火层层绕圈儿依次作响。
灯节夜,京师女人有相约群遊之俗。相传这晚群遊可纳福免灾,又叫“走百病”。群遊女人有一人持香于前头领引辟人,专寻有桥的地界儿走。凡遇桥,须三五成群一块儿过,名曰“度厄”,俗称“走桥”。然后竞相前往正阳门洞儿摸门钉儿,据说此举有益于家里男人。
东四牌楼一带灯景颇盛。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三有如下记载:“每上元五夕,西马市之东,东四牌楼下,有灯棚数架。又各店肆高悬五色灯球,如珠琲,如霞标,或间以各色纱灯。由灯市以东至四牌楼以北,相衔不断。每初月乍升,街尘不起,士女云集,童稚欢呼。店肆铙鼓之声,如雷如霆。好事者燃‘水浇莲’、‘一丈菊’各火花于路,观者如云,九轨之衢,竟夕不能举步。香车宝马参错其间。愈无出路,而愈进不已。盖举国若狂者数日,亦不亚明代灯市也。”
震钧系满人,居京师十二世,其本人历经咸同光宣四朝至民国,是位“老北京”。
内城还有西单牌楼、西四牌楼、地安门鼓楼前街、东安门大街等处也是正月里娱乐之所,情景与前门外、东四牌楼大体相同。内城有“东西庙”之说,意为两处庙会。西庙指皇城西北的护国寺,东庙即隆福寺。护国寺元代曰崇国寺,系元顺帝朝丞相脱克脱(脱脱帖木儿)故宅。明代叫大隆善护国寺,至清代名护国寺。隆福寺建于明景帝朝,寺中白石台栏取自明英宗软禁南内时之翔凤殿。清雍正朝重修隆福寺。正月七、八两日开西庙。九、十两日开东庙。开庙之日,百货云集。服饰、饮食、花卉、鱼虫、器物、杂耍等无所不有。两庙以花厂尤为雅观。京城花匠能在正月里培育出盛开的牡丹、海棠、丁香、碧桃等春夏花卉,且鲜艳灿烂。
清代灯节期间,北京内外城的略微差别是内城以观为主,谓之“灯”;外城以商铺为主,谓之“市”。二者合谓“灯市”。正月十八日,京师坊间有“残灯末庙”一语,喻灯市庙会尽散矣。
更的相关信息,请访问央视影音。
自正月十三日起,以正阳门瓮城两侧城根儿为中心,前门外大街、花市、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厂甸等商铺市廛皆修葺妆扮一新,家家悬挂新灯争奇斗艳。京城制灯不乏巧匠名家,工艺之精雅,彩绘之肖妙可谓登峰造极。全本《三国》《西游》《水浒》《聊斋》等故事人物于绢纸纱灯中淋漓再现。另有凿冰成瓮、瓶、鼎等器形,燃灯于内,高悬酒肆作幌子揽客。
灯节期间,前门外一带戏园儿连日贴演大戏,户外街巷则有杂耍花会。诸如大头和尚、扮稻秧歌、九曲黄花灯、打十不闲、盘杠子、跑竹马、击太平神鼓、扑蝴蝶、跳白索、藏矇儿、舞龙灯、打花棍、翻跟头、竖蜻蜓、踢石球、鞭陀螺、抖空竹、弹拐子、滚核桃、打尜尜、踢毽子等。此一带“五夜笙歌,六街骄马,香车锦辔,争看士女游春,玉佩金貂,不禁王孙换酒。和风缓步,明月当头,真可谓帝京景物也。”(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清代京师有专门的花炮棚子制作烟花炮竹,品种样式极尽工巧。名头有:锦盒儿、花盆儿、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盆捞月、葡萄架、旗火、二踢脚、飞天十响儿、五鬼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儿、天地灯、双响儿震天雷、升高三级浪、地老鼠、水老鼠、霸王鞭、竹节花、泥筒花、叠落金钱、大梨花、千丈菊等。一个烟花锦盒儿内有整出戏曲故事。人物神态、花鸟造型无不精妙。京城一般人家儿总要买些花炮过节。阔主儿则竞相成架购买,一架数层烟花盒子,焰火层层绕圈儿依次作响。
灯节夜,京师女人有相约群遊之俗。相传这晚群遊可纳福免灾,又叫“走百病”。群遊女人有一人持香于前头领引辟人,专寻有桥的地界儿走。凡遇桥,须三五成群一块儿过,名曰“度厄”,俗称“走桥”。然后竞相前往正阳门洞儿摸门钉儿,据说此举有益于家里男人。
东四牌楼一带灯景颇盛。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三有如下记载:“每上元五夕,西马市之东,东四牌楼下,有灯棚数架。又各店肆高悬五色灯球,如珠琲,如霞标,或间以各色纱灯。由灯市以东至四牌楼以北,相衔不断。每初月乍升,街尘不起,士女云集,童稚欢呼。店肆铙鼓之声,如雷如霆。好事者燃‘水浇莲’、‘一丈菊’各火花于路,观者如云,九轨之衢,竟夕不能举步。香车宝马参错其间。愈无出路,而愈进不已。盖举国若狂者数日,亦不亚明代灯市也。”
震钧系满人,居京师十二世,其本人历经咸同光宣四朝至民国,是位“老北京”。
内城还有西单牌楼、西四牌楼、地安门鼓楼前街、东安门大街等处也是正月里娱乐之所,情景与前门外、东四牌楼大体相同。内城有“东西庙”之说,意为两处庙会。西庙指皇城西北的护国寺,东庙即隆福寺。护国寺元代曰崇国寺,系元顺帝朝丞相脱克脱(脱脱帖木儿)故宅。明代叫大隆善护国寺,至清代名护国寺。隆福寺建于明景帝朝,寺中白石台栏取自明英宗软禁南内时之翔凤殿。清雍正朝重修隆福寺。正月七、八两日开西庙。九、十两日开东庙。开庙之日,百货云集。服饰、饮食、花卉、鱼虫、器物、杂耍等无所不有。两庙以花厂尤为雅观。京城花匠能在正月里培育出盛开的牡丹、海棠、丁香、碧桃等春夏花卉,且鲜艳灿烂。
清代灯节期间,北京内外城的略微差别是内城以观为主,谓之“灯”;外城以商铺为主,谓之“市”。二者合谓“灯市”。正月十八日,京师坊间有“残灯末庙”一语,喻灯市庙会尽散矣。
更的相关信息,请访问央视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