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机智如我 follow

@kl12129015

Followers0

Blogs242

Video0

Comments0

12-16-2016

信任、速度、边界让社交网络失控

  企业安全架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能够通过有效的安全手段和安全知识普及让企业自身安全策略的部署逐渐步入正轨。申强表示,“如果今天当用户在遇到来自电子邮件或IM通讯工具的相关信息时,都会主动的提高警惕,甚至直接删除。”
  信任:社交网络所包含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正在让用户的安全意识走向迷失。
  他举例道,“目前在一些社交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的国家,一个高质量账号的交易价格远远超过了一个***账户的交易价格。因为一个具有众多粉丝的社交网络账号如果被盗,可以凭借其好友或粉丝的信任关系,传播恶意链接和信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并构建更庞大的传播网络。”社交网络的互信任机制,让安全教育变的无力,因为用户很难去判断信息是否高危,因为之前的信任和关注是用户自己建立的。申强认为,“安全教育无从下手,那企业只能通过技术手段来抵御安全威胁。”
  速度:社交网络安全威胁的传播速度让传统软硬件的防范跟不上步调。
  申强表示,“传统的病毒、木马的传播速度与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传播速度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由于传播介质通过U盘,电子邮件等渠道,依靠手递手的工程传输,要产生大范围的扩散,周期一般会延续很长。而社交网络不同,拿社交网络流行的攻击(点击劫持)为例,假设一个拥有上万粉丝的社交网络账号,如果遭到攻击,意味着在一秒内,账户的所有粉丝和关注用户将同时收到恶意信息。同时也意味着从发起攻击到攻击结束,可能这个时间只是短短几个小时,而基于病毒库更新的软硬件设备根本无法反应过来。”
边界:依据传统安全架构所指定的策略有效的将企业内部的设备,和外部的移动工具阻挡在企业安全边界之外。而社交网络让安全边界变的模糊。
一个就职于某企业的同行最近向我讲述了他们对应用的测试过程以及该测试有多么地全面,他们还对应用系统进行网络渗透测试来确保其全方位的安全。我认为这听起来就像是浪费时间和资源。在一个易遭受攻击的网络中拥有强健的、经过充分测试的应用没有太大意义,因为网络自身在配置或是流程中存在着未知的风险。尽管当前黑客们正在直接攻击Web应用,但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充分利用可选路径闯入组织并偷窃信息资产。
  申强指出,“企业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可以将企业的内部的设备严格限定在企业范围内,也可以限制任意移动工具在企业内网使用,而社交媒体,无论你在企业内外,只要企业允许,都可以通过单一账号访问,社交媒体本身的云计算形态,决定了企业选择社交网络的应用,就将企业安全边界模糊化了,传统的边界防御模式不是不对,但在动态的社交趋势面前,开始失控。”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