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20
基于《国标》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http://www.62571.net
摘要:在分析了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照《国标》,剖析了某高校所确立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所存在的缺失和差距,提出了基于《国标》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正确定位的"培养理念更新、培养队伍提升、培养条件完善、培养体系优化、培养质量保障"五个原则。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国家标准;人才培养目标 制药工程是一个综合运用药学、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解决药品规范化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工程、质量与管理等问题的工学学科。因此,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适应药品生产需求,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多学科交叉的工科类专业。我国自1997年开始设置制药工程专业以来,目前已有近300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制药工业及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专门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多样化、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以下简称《国标》),特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研究。 1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现状 本科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依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高校的性质、任务提出的具体培养要求,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较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本科教育知识的讲授不仅要向学科的纵深发展,还要注意学科间的横向关系。与此同时,本科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 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要素,是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因素,也是理顺整个培养过程思路的关键因素。高校对自己培养的人才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无疑是关系到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对于国内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确立和实现,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汪朝旭等[2]讨论了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申少华等[3]研究了基于"卓越计划"的化工专业综合改革。胡忠于等[4]分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杨明平等[5]探讨了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大类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建设。高志刚等[6]探索了基于工程教育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郝二军等[7]以河南师范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剖析了“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刘瑞江等[8]探究了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http://www.62571.net/zhiyaogongchenglunwen/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