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2017
呼和浩特车贷公司
呼和浩特车贷公司182-6886-6020张经理,微贷网全国最大车贷,不看征信、不看工作、不看流水、不看负债、当天放款、最快两小时到账,全国400家直营分公司,累积放款超800亿。
6月26日下午,全国政协礼堂银厅,政协常委会议第二专题小组讨论,议题是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
“比起其他小组的议题,我们讨论的内容离开了具体问题。”讨论一开始,有常委对这个题目发表了看法。
但从第一个发言者,一直到讨论结束,所有人的话题都没离开具体问题。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要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金融监管界代表,吴定富常委的话题打算聚焦老本行。他认为,把金融问题单列成一个题目,是及时、必要,且有针对性的。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体制改革取得很大成绩。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体制出现越来越不适应的情况,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积聚。”吴定富说,“宏观的系统性风险就好比**桶,微观的市场问题好比火苗。大家都知道**桶存在,也知道要搬走**桶很难。但都说不清究竟谁是火苗———换句话说,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难就难在不知道风险触发点在哪儿。”吴定富表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旧有两个角度可以开展工作:一是通过提升服务实体的效率彻底搬走**桶;二是正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状。“我认为矛盾的主要问题还是在监管上,现在的分业监管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吴定富建议,要推动穿透式监管,监管实质要重于形势。
但也有人提出,无论如何,监管的目的之一还是促进市场的发展,就当前形势而言,振兴实体是金融业的首要任务。
“由于从银行拿到的资金成本公认较低,因此谁能够跟银行借到钱,就能省成本。”在林毅夫常委看来,除了放开利率市场,还要放开金融机构,让中小微企业获得帮助:“互联网让金融可得性渗透性更大,但农户很难靠互联网金融服务,要完善金融结构,发展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
“我想谈谈去杠杆的话题。”林毅夫话声刚落,张元龙常委也把话题对准金融领域,话说得很直白:“企业去杠杆,很多人理解就是想办法把贷款抠掉。但企业贷款本来就存在着短贷长投的问题,不断用短期贷款,来做企业长期发展的事。现在银行看到风险就抽贷。”张元龙说:“因此,我认为,去杠杆不能把杠杆转移,中小企业确实有很多难处。”
“我今天想谈一个话题,叫做心中有数。”作为对上面发言常委的回应,刘明康常委接下了话茬儿。
在他的发言中,心中有数是个多层次的概念:“我们要对什么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我想第一要肯定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并有着很好的形势。第二,当前,针对有些领域的问题,大家有一些讨论甚至是争议,我认为有争议本身也是好的,但‘心中没数’的争议就不好了。而要做到心中有数,关键要看是否拥有足够判断情况真实性的数据。”
数据支撑了信息的对称,在信息化的今天,再以“信息孤岛”的方式摸着石头过河,显然太危险。信息要共享,但数据在哪里,标准是什么,质量该由谁来把控?这些可能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在改革中运筹帷幄,使相应政策既到位又不误伤其他,除了有恒法促进有恒产和有恒心,关键一点要做到数据的公开与共享,这既能防风险,也能促发展。”刘明康给出实招。
近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河南日报《金融周刊》创刊一周年之际,省政府金融办会同河南日报社、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邀请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先后举办四场不同主题的研讨会,研究部署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近年来,我省金融业整体实力和活力不断提升,融资总量迭创新高、“金融豫军”快速崛起、金融生态环境日趋优化,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全省金融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本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我们筹备召开了四场有针对性的研讨会。
第一场研讨围绕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最为活跃,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充分的作用。河南资本市场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依然是金融业发展的短板。在研讨中,金融机构介绍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融资的具体做法,一些上市公司分享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经验与心得,增进了彼此了解,为双方开展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要聚焦资本市场发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为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场研讨围绕新金融发展。目前,我省新型金融业态机构数量和业务总量较少,但“老机构”开展新业务发展较快,比如,目前传统证券业务处于低潮,但投资业务、直投业务却日益兴旺;同时,很多股份制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占比不到三分之一。与会各方围绕新业态创新、新产品创新和新模式创新展开研讨,普遍认为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弥补金融新业态中的空白,支持已出现的新型金融业态快速发展,同时还要支持“老机构”拓展新业务和新产品。
第三场研讨围绕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全省还有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时间紧、任务重。推进脱贫攻坚,金融是极为重要的力量。研讨中,金融机构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具体做法,为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措施和建议。金融机构不仅要增加基层金融服务网点,还要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第四场研讨围绕金融助力经济转型发展。今年以来,各金融机构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像建行率先与我省企业签订350亿元债转股项目,有效助力企业转型发展;中行利用全球网点优势,为境内外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充当“红娘”。各金融机构要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着力点,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强技术创新。从前期的贷款到后续层面的跟踪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四次研讨会上,各金融机构就金融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抒己见,达到了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相互促进、推进工作的目的。下一步,各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找准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合点,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进一步促进金融与经济融合发展,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周沪深股市冲高回落,其中A股在成功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多头发力,上证指数一度逼近3200点整数关,盘中看反弹的声音也多了起来,但随后部分民企概念股出现异动,市场又一边倒的跟风下行,周五盘中再次动荡。从目前看,投资者心态摇摆,大盘走势反复,尤其是在资金面存量消耗的格局下,本周又将面临二季度末的考核时点,对沪深股市产生制约作用。
首先从上周市场的忽强忽弱表现看,虽然是跟着政策面消息面在走,但反映出投资者较为摇摆、缺乏自信,一有风吹草动,在没有证实和确定之前就慌不择路的紧急避险,人为放大了相关个股及指数的波动幅度,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从短线看,投资心态不稳将决定行情走势较为反复。
其次,从时间节点看,本周时值季末,银行面临揽存冲击压力,近期部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经高达5.0%,这在最近两年非常少见,表明在去杠杆的前提下,资金面相对紧张已经凸显。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出席陆家嘴论坛时也指出高杠杆率及衍生的不良贷款不能宽容,也表明央行对降杠杆的政策态度。从股市资金面看,前周银证转账证券交易保证金净流失677亿元,5月初至今净流失1724亿元,今年1月初至今净流失1288亿元,可见今年以来市场根本没有所谓的增量资金和楼市资金回流股市,存在资金也在不断消耗,今年前五个月新股IPO融资额超过1000亿元,还有大量的定增及以往IPO大小非限售解禁,市场处在不断地被稀释的过程中。目前,日均存量资金余额已连续8周低于1.3万亿元,资金面的枯竭面临严峻挑战。加上本周又是二季末的考核试点,因此资金面将严重制约短线市场表现,或难有大的作为。
从技术面看,目前上证指数位于由年线和半年线所形成的狭窄通道中运行,其中上证指数年线位于3120点而半年线位于3170点,因此在没有增量资金**的前提下,虽然不时出现局部性行情,但多空相抵后指数维持在这一狭窄箱体中持续运行的可能性最大。
编者按:上周,A股闯关MSCI指数终获成功。受这一消息刺激,A股市场中各路资金积极布局,辗转腾挪。《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发现,上周,A股市场共有798只个股合计大单资金净流入282.31亿元。另外,被市场称为“聪明资金”的北上资金,上周持续流入A股,其中,沪股通和深股通合计净流入金额为77.44亿元。与此同时,截至6月22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8738.53亿元,实现四连升。今日本文特对市场资金、北上资金和两融资金等三路资金进行梳理分析,以飨读者。
59只个股吸金均超亿元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上周,共有798只个股获大单资金追捧,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282.31亿元。
具体来看,上周59只个股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在1亿元以上,格力电器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居首,达到13.42亿元,而万科A(8.45亿元)、中信证券(6.8亿元)、美的集团(6.76亿元)、招商银行(6.24亿元)、海康威视(6.23亿元)等个股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也均超6亿元。
通过进一步梳理发现,上述59只资金流入金额较大的个股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其一,沪深主板个股占主流。统计显示,上述59只个股中,沪市个股有33只,深市主板个股有13只,创业板个股有3只,中小板个股有10只,沪深主板个股占比达77.07%。
其二,近七成个股为大市值品种。统计显示,截至6月23日,A股平均总市值达到174.08亿元,上述59只个股中,有40只个股最新总市值高于这一数值,占比67.8%。其中,22只个股最新总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中国石油(13428.11亿元)、贵州茅台(5938.42亿元)、招商银行(5682.76亿元)、交通银行(4232.25亿元)、浦发银行(3552.32亿元)、海康威视(2925.55亿元)、美的集团(2886.58亿元)、中国建筑(2883.00亿元)、中信银行(2735.78亿元)、万科A(2592.58亿元)、格力电器(2406.89亿元)等个股最新总市值均超2000亿元。
其三,业绩表现普遍优异。统计显示,上述59家公司中,有15家公司已披露中报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公司家数达到13家,占比86.67%。从预计净利润最大变动幅度来看,欧浦智网和潍柴动力预计中报净利润同比增幅翻倍,兴化股份有望实现中报业绩扭亏为盈。
11只标的股获北上资金青睐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上周,北上资金持续流入A股,其中,沪股通期间净流入资金26.63亿元,深股通期间净流入资金50.81亿元,合计净流入金额为77.44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凭借着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北上资金也被市场称之为“聪明资金”,从历史经验来看,北上资金净买入金额的变化往往与市场未来的走势呈。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截至6月22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8738.53亿元,实现四连升。
业内人士指出,两融市场开始有回暖迹象,近期受到融资客青睐的个股,后市走强预期相对较高。
6月19日以来截至6月22日,沪深两市期间融资净买入额达到35.36亿元。具体来看,融资客期间净买入429只两融标的股,16只两融标的股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在1亿元上,掌趣科技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居首,达到4亿元,美的集团紧随其后,期间融资净买入额为2.25亿元,中国平安、华侨城A、五粮液等3只两融标的股期间融资净买入额也均超1.5亿元,分别为:1.94亿元、1.64亿元、1.51亿元。
而从行业属性来看,6月19日以来截至6月22日,共有17个申万一级行业呈现期间融资净买入态势,银行、非银金融、传媒、医药生物等四大行业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居前,分别为:6.66亿元、5.86亿元、4.88亿元、3.22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资金正在等待新的热点来破局,中期看仍需谨慎,还是要做防御性配置,优质蓝筹股和业绩良好的成长股仍有望获得较高关注度。
两融余额实现四连升
现较强的正相关性,近期重点买入的个股后市则值得重点关注。
根据沪股通、深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股数据来看,上周,沪深两市共有39只标的股期间分别现身沪股通或深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股榜单,其中,31只标的股实现北上资金净买入,海康威视(187178.58万元)、美的集团(91750.94万元)、贵州茅台(87091.39万元)、方正证券(33692.26万元)、伊利股份(31165.03万元)、格力电器(23979.68万元)、云南白药(21674.74万元)、上汽集团(17090.92万元)、长江电力(15414.68万元)、青岛海尔(11405.52万元)、分众传媒(10395.16万元)等11只标的股期间北上资金净买入金额居前,均超1亿元。
事实上,上述受北上资金青睐的标的股近期市场表现也较为突出,逾九成标的股上周股价实现上涨。其中,万科A、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招商银行、大华股份等个股上周累计涨幅均超10%,分别为:14.95%、13.88%、11.17%、10.67%、10.05%。
6月26日下午,全国政协礼堂银厅,政协常委会议第二专题小组讨论,议题是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
“比起其他小组的议题,我们讨论的内容离开了具体问题。”讨论一开始,有常委对这个题目发表了看法。
但从第一个发言者,一直到讨论结束,所有人的话题都没离开具体问题。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要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金融监管界代表,吴定富常委的话题打算聚焦老本行。他认为,把金融问题单列成一个题目,是及时、必要,且有针对性的。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体制改革取得很大成绩。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体制出现越来越不适应的情况,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积聚。”吴定富说,“宏观的系统性风险就好比**桶,微观的市场问题好比火苗。大家都知道**桶存在,也知道要搬走**桶很难。但都说不清究竟谁是火苗———换句话说,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难就难在不知道风险触发点在哪儿。”吴定富表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旧有两个角度可以开展工作:一是通过提升服务实体的效率彻底搬走**桶;二是正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状。“我认为矛盾的主要问题还是在监管上,现在的分业监管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吴定富建议,要推动穿透式监管,监管实质要重于形势。
但也有人提出,无论如何,监管的目的之一还是促进市场的发展,就当前形势而言,振兴实体是金融业的首要任务。
“由于从银行拿到的资金成本公认较低,因此谁能够跟银行借到钱,就能省成本。”在林毅夫常委看来,除了放开利率市场,还要放开金融机构,让中小微企业获得帮助:“互联网让金融可得性渗透性更大,但农户很难靠互联网金融服务,要完善金融结构,发展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
“我想谈谈去杠杆的话题。”林毅夫话声刚落,张元龙常委也把话题对准金融领域,话说得很直白:“企业去杠杆,很多人理解就是想办法把贷款抠掉。但企业贷款本来就存在着短贷长投的问题,不断用短期贷款,来做企业长期发展的事。现在银行看到风险就抽贷。”张元龙说:“因此,我认为,去杠杆不能把杠杆转移,中小企业确实有很多难处。”
“我今天想谈一个话题,叫做心中有数。”作为对上面发言常委的回应,刘明康常委接下了话茬儿。
在他的发言中,心中有数是个多层次的概念:“我们要对什么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我想第一要肯定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并有着很好的形势。第二,当前,针对有些领域的问题,大家有一些讨论甚至是争议,我认为有争议本身也是好的,但‘心中没数’的争议就不好了。而要做到心中有数,关键要看是否拥有足够判断情况真实性的数据。”
数据支撑了信息的对称,在信息化的今天,再以“信息孤岛”的方式摸着石头过河,显然太危险。信息要共享,但数据在哪里,标准是什么,质量该由谁来把控?这些可能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在改革中运筹帷幄,使相应政策既到位又不误伤其他,除了有恒法促进有恒产和有恒心,关键一点要做到数据的公开与共享,这既能防风险,也能促发展。”刘明康给出实招。
近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河南日报《金融周刊》创刊一周年之际,省政府金融办会同河南日报社、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邀请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先后举办四场不同主题的研讨会,研究部署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近年来,我省金融业整体实力和活力不断提升,融资总量迭创新高、“金融豫军”快速崛起、金融生态环境日趋优化,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全省金融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本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我们筹备召开了四场有针对性的研讨会。
第一场研讨围绕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最为活跃,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充分的作用。河南资本市场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依然是金融业发展的短板。在研讨中,金融机构介绍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融资的具体做法,一些上市公司分享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经验与心得,增进了彼此了解,为双方开展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要聚焦资本市场发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为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场研讨围绕新金融发展。目前,我省新型金融业态机构数量和业务总量较少,但“老机构”开展新业务发展较快,比如,目前传统证券业务处于低潮,但投资业务、直投业务却日益兴旺;同时,很多股份制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占比不到三分之一。与会各方围绕新业态创新、新产品创新和新模式创新展开研讨,普遍认为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弥补金融新业态中的空白,支持已出现的新型金融业态快速发展,同时还要支持“老机构”拓展新业务和新产品。
第三场研讨围绕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全省还有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时间紧、任务重。推进脱贫攻坚,金融是极为重要的力量。研讨中,金融机构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具体做法,为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措施和建议。金融机构不仅要增加基层金融服务网点,还要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第四场研讨围绕金融助力经济转型发展。今年以来,各金融机构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像建行率先与我省企业签订350亿元债转股项目,有效助力企业转型发展;中行利用全球网点优势,为境内外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充当“红娘”。各金融机构要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着力点,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强技术创新。从前期的贷款到后续层面的跟踪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四次研讨会上,各金融机构就金融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抒己见,达到了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相互促进、推进工作的目的。下一步,各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找准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合点,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进一步促进金融与经济融合发展,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周沪深股市冲高回落,其中A股在成功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多头发力,上证指数一度逼近3200点整数关,盘中看反弹的声音也多了起来,但随后部分民企概念股出现异动,市场又一边倒的跟风下行,周五盘中再次动荡。从目前看,投资者心态摇摆,大盘走势反复,尤其是在资金面存量消耗的格局下,本周又将面临二季度末的考核时点,对沪深股市产生制约作用。
首先从上周市场的忽强忽弱表现看,虽然是跟着政策面消息面在走,但反映出投资者较为摇摆、缺乏自信,一有风吹草动,在没有证实和确定之前就慌不择路的紧急避险,人为放大了相关个股及指数的波动幅度,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从短线看,投资心态不稳将决定行情走势较为反复。
其次,从时间节点看,本周时值季末,银行面临揽存冲击压力,近期部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经高达5.0%,这在最近两年非常少见,表明在去杠杆的前提下,资金面相对紧张已经凸显。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出席陆家嘴论坛时也指出高杠杆率及衍生的不良贷款不能宽容,也表明央行对降杠杆的政策态度。从股市资金面看,前周银证转账证券交易保证金净流失677亿元,5月初至今净流失1724亿元,今年1月初至今净流失1288亿元,可见今年以来市场根本没有所谓的增量资金和楼市资金回流股市,存在资金也在不断消耗,今年前五个月新股IPO融资额超过1000亿元,还有大量的定增及以往IPO大小非限售解禁,市场处在不断地被稀释的过程中。目前,日均存量资金余额已连续8周低于1.3万亿元,资金面的枯竭面临严峻挑战。加上本周又是二季末的考核试点,因此资金面将严重制约短线市场表现,或难有大的作为。
从技术面看,目前上证指数位于由年线和半年线所形成的狭窄通道中运行,其中上证指数年线位于3120点而半年线位于3170点,因此在没有增量资金**的前提下,虽然不时出现局部性行情,但多空相抵后指数维持在这一狭窄箱体中持续运行的可能性最大。
编者按:上周,A股闯关MSCI指数终获成功。受这一消息刺激,A股市场中各路资金积极布局,辗转腾挪。《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发现,上周,A股市场共有798只个股合计大单资金净流入282.31亿元。另外,被市场称为“聪明资金”的北上资金,上周持续流入A股,其中,沪股通和深股通合计净流入金额为77.44亿元。与此同时,截至6月22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8738.53亿元,实现四连升。今日本文特对市场资金、北上资金和两融资金等三路资金进行梳理分析,以飨读者。
59只个股吸金均超亿元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上周,共有798只个股获大单资金追捧,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282.31亿元。
具体来看,上周59只个股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在1亿元以上,格力电器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居首,达到13.42亿元,而万科A(8.45亿元)、中信证券(6.8亿元)、美的集团(6.76亿元)、招商银行(6.24亿元)、海康威视(6.23亿元)等个股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也均超6亿元。
通过进一步梳理发现,上述59只资金流入金额较大的个股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其一,沪深主板个股占主流。统计显示,上述59只个股中,沪市个股有33只,深市主板个股有13只,创业板个股有3只,中小板个股有10只,沪深主板个股占比达77.07%。
其二,近七成个股为大市值品种。统计显示,截至6月23日,A股平均总市值达到174.08亿元,上述59只个股中,有40只个股最新总市值高于这一数值,占比67.8%。其中,22只个股最新总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中国石油(13428.11亿元)、贵州茅台(5938.42亿元)、招商银行(5682.76亿元)、交通银行(4232.25亿元)、浦发银行(3552.32亿元)、海康威视(2925.55亿元)、美的集团(2886.58亿元)、中国建筑(2883.00亿元)、中信银行(2735.78亿元)、万科A(2592.58亿元)、格力电器(2406.89亿元)等个股最新总市值均超2000亿元。
其三,业绩表现普遍优异。统计显示,上述59家公司中,有15家公司已披露中报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公司家数达到13家,占比86.67%。从预计净利润最大变动幅度来看,欧浦智网和潍柴动力预计中报净利润同比增幅翻倍,兴化股份有望实现中报业绩扭亏为盈。
11只标的股获北上资金青睐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上周,北上资金持续流入A股,其中,沪股通期间净流入资金26.63亿元,深股通期间净流入资金50.81亿元,合计净流入金额为77.44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凭借着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北上资金也被市场称之为“聪明资金”,从历史经验来看,北上资金净买入金额的变化往往与市场未来的走势呈。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截至6月22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8738.53亿元,实现四连升。
业内人士指出,两融市场开始有回暖迹象,近期受到融资客青睐的个股,后市走强预期相对较高。
6月19日以来截至6月22日,沪深两市期间融资净买入额达到35.36亿元。具体来看,融资客期间净买入429只两融标的股,16只两融标的股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在1亿元上,掌趣科技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居首,达到4亿元,美的集团紧随其后,期间融资净买入额为2.25亿元,中国平安、华侨城A、五粮液等3只两融标的股期间融资净买入额也均超1.5亿元,分别为:1.94亿元、1.64亿元、1.51亿元。
而从行业属性来看,6月19日以来截至6月22日,共有17个申万一级行业呈现期间融资净买入态势,银行、非银金融、传媒、医药生物等四大行业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居前,分别为:6.66亿元、5.86亿元、4.88亿元、3.22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资金正在等待新的热点来破局,中期看仍需谨慎,还是要做防御性配置,优质蓝筹股和业绩良好的成长股仍有望获得较高关注度。
两融余额实现四连升
现较强的正相关性,近期重点买入的个股后市则值得重点关注。
根据沪股通、深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股数据来看,上周,沪深两市共有39只标的股期间分别现身沪股通或深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股榜单,其中,31只标的股实现北上资金净买入,海康威视(187178.58万元)、美的集团(91750.94万元)、贵州茅台(87091.39万元)、方正证券(33692.26万元)、伊利股份(31165.03万元)、格力电器(23979.68万元)、云南白药(21674.74万元)、上汽集团(17090.92万元)、长江电力(15414.68万元)、青岛海尔(11405.52万元)、分众传媒(10395.16万元)等11只标的股期间北上资金净买入金额居前,均超1亿元。
事实上,上述受北上资金青睐的标的股近期市场表现也较为突出,逾九成标的股上周股价实现上涨。其中,万科A、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招商银行、大华股份等个股上周累计涨幅均超10%,分别为:14.95%、13.88%、11.17%、10.67%、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