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张经理 follow

@kj12189930

Followers0

Blogs4396

Video0

Comments0

07-03-2017

武汉微贷网联系方式电话

a武汉微贷网联系方式电话182-6886-6020张经理、微贷网专注于汽车抵押借贷服务的互联网金融P2P网贷平台,2011年上线,运营5年实力老平台,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
距北京3·17楼市调控已三月有余,北京房地产市场在量价、信贷、买卖双方心态上呈现出或明显或微妙的变化。记者近期采访了房地产经纪人、银行人士、购房者、房产分析师等诸多楼市“局内人”,试图勾勒出当前北京楼市的新变化。


成交量:6月二手房成交量难破万 大户型“卖不动”


调控三月有余,北京二手房成交数据走出了怎样的轨迹?


来自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调控前一周(3月6日—3月12日),北京普通住宅和别墅成交套数为640套。调控后,4月首周成交量跌破500套,经历6月首周303套的成交低点后,上周(6月19日—6月25日)成交量达到494套。


“截至6月25日,6月二手房住宅签约6969套,预计全月成交量将创下两年多来的最低。”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一二线城市在3月调控后,成交数据开始逐渐反映出调控影响,网签成交量持续走低,市场步入调整周期。


从单个小区的成交量来看,这一变化更为明显。姜军(化名)是这波楼市调控的亲历者,去年,他成为北京青年路附近一家链家门店的房产经纪人。


“国美第一城是该区域内最热的小区,调控前月成交量在40-50套,而6月以来,该小区才成交了8、9套房源。”姜军告诉中新网记者,调控对换房和要购买大户型的客户限制比较大,政策收紧后,这类客户要么降低预算,要么需要筹集更多首付。“如今,一两居的中小户型还是有成交的,三居以上大户型根本卖不动。”


目前,北京市场上的二手房源比市场偏热时要充裕。姜军说,很多业主现在看跌房价,急于出手,而接盘人却少了很多。“假如每月新上20套房源,按照调控前的消耗速度,早就卖没了,但现在每月只能卖掉8-10套,于是库存越积越多”。


房价:开始挤“水分” 部分业主降价挂牌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9%,居70城二手房价跌幅首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调控三个月一套房降500万”、“二手房挂牌价有了政府指导”、“不降价就卖不出去”等吸引眼球的消息屡见报端,这到底确有其事,还是耸人听闻?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一方面,房地产中介主动纠偏过高报价;另一方面,基于购房者对近期房价的稳定预期,卖房人心态也发生微妙变化,从此前挂牌价要高于市场价的“够一下”,转变为低于市场价的“试一下”。


据多位房地产中介人员向记者透露,不少急于出手的业主开始自降房价、挤出“水分”。


在房山区长阳地铁附近链家门店就职的朱铭(化名)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最新一套88平米的全南向两居室380万就成交了,每平米成交价在43000元,基本回归到去年底的水平。”朱铭告诉中新网记者,3·17新政前,同户型成交单价在54300元,调控三月单价降了一万元。


当然,各个楼盘之间,房价挤“水分”的程度略有不同。姜军说:“此前报价偏高的楼盘,如今价格回调速度也更快,比如跟国美第一城地段差不多的润枫水尚小区,成交单价曾一度飙升至10万元,如今,最新的成交单价已跌至8万元左右。”


房价出现松动,这对有资格的刚需购房人可谓利好。然而,年初就决定买房的北京姑娘刘潇(化名),至今仍未出手,她的理由简单直接:“政策刚显效,未来几个月肯定还有降价空间”。


早在半年前,刘潇就选定了青年路附近的地段,先后考察多次,她明显感到买房人议价空间在调控前后的变化,“以前买家都咬死价格,不仅不降,甚至不惜违约等着涨价。现在就不一样了,挂牌价走低不说,还有的谈”。


即便如此,对于85后的刘潇来说,在北京买房依然不易。按照她的首付金额和还款能力,大户型承担不起,只能考虑五六十平米的一居。而在青年路附近,类似户型成交总价也在350-480万元之间。“即使父母给了首付,后续月供压力也不小,尤其是近期房贷利率还上浮了”。


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北京购买首套房的商贷利率为基准利率4.9%;二套房商贷利率在此基础上上浮20%,为5.88%。姜军说,不仅利率上浮,大部分银行承诺的两个月放款周期也不靠谱,有的银行根本放不出来。


“按照现行政策,北京地区银行个人房贷新增额占全年新增贷款总额的比重要控制在25%左右。额度有限,银行只能等之前放出去的钱收回来,有了额度再放款,必然导致放贷周期的无限拉长。”某国有银行个贷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上周沪深股市冲高回落,其中A股在成功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多头发力,上证指数一度逼近3200点整数关,盘中看反弹的声音也多了起来,但随后部分民企概念股出现异动,市场又一边倒的跟风下行,周五盘中再次动荡。从目前看,投资者心态摇摆,大盘走势反复,尤其是在资金面存量消耗的格局下,本周又将面临二季度末的考核时点,对沪深股市产生制约作用。
  首先从上周市场的忽强忽弱表现看,虽然是跟着政策面消息面在走,但反映出投资者较为摇摆、缺乏自信,一有风吹草动,在没有证实和确定之前就慌不择路的紧急避险,人为放大了相关个股及指数的波动幅度,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从短线看,投资心态不稳将决定行情走势较为反复。
  其次,从时间节点看,本周时值季末,银行面临揽存冲击压力,近期部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经高达5.0%,这在最近两年非常少见,表明在去杠杆的前提下,资金面相对紧张已经凸显。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出席陆家嘴论坛时也指出高杠杆率及衍生的不良贷款不能宽容,也表明央行对降杠杆的政策态度。从股市资金面看,前周银证转账证券交易保证金净流失677亿元,5月初至今净流失1724亿元,今年1月初至今净流失1288亿元,可见今年以来市场根本没有所谓的增量资金和楼市资金回流股市,存在资金也在不断消耗,今年前五个月新股IPO融资额超过1000亿元,还有大量的定增及以往IPO大小非限售解禁,市场处在不断地被稀释的过程中。目前,日均存量资金余额已连续8周低于1.3万亿元,资金面的枯竭面临严峻挑战。加上本周又是二季末的考核试点,因此资金面将严重制约短线市场表现,或难有大的作为。
  从技术面看,目前上证指数位于由年线和半年线所形成的狭窄通道中运行,其中上证指数年线位于3120点而半年线位于3170点,因此在没有增量资金**的前提下,虽然不时出现局部性行情,但多空相抵后指数维持在这一狭窄箱体中持续运行的可能性最大。
编者按:上周,A股闯关MSCI指数终获成功。受这一消息刺激,A股市场中各路资金积极布局,辗转腾挪。《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发现,上周,A股市场共有798只个股合计大单资金净流入282.31亿元。另外,被市场称为“聪明资金”的北上资金,上周持续流入A股,其中,沪股通和深股通合计净流入金额为77.44亿元。与此同时,截至6月22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8738.53亿元,实现四连升。今日本文特对市场资金、北上资金和两融资金等三路资金进行梳理分析,以飨读者。
59只个股吸金均超亿元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上周,共有798只个股获大单资金追捧,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282.31亿元。
具体来看,上周59只个股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在1亿元以上,格力电器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居首,达到13.42亿元,而万科A(8.45亿元)、中信证券(6.8亿元)、美的集团(6.76亿元)、招商银行(6.24亿元)、海康威视(6.23亿元)等个股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也均超6亿元。
通过进一步梳理发现,上述59只资金流入金额较大的个股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其一,沪深主板个股占主流。统计显示,上述59只个股中,沪市个股有33只,深市主板个股有13只,创业板个股有3只,中小板个股有10只,沪深主板个股占比达77.07%。
其二,近七成个股为大市值品种。统计显示,截至6月23日,A股平均总市值达到174.08亿元,上述59只个股中,有40只个股最新总市值高于这一数值,占比67.8%。其中,22只个股最新总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中国石油(13428.11亿元)、贵州茅台(5938.42亿元)、招商银行(5682.76亿元)、交通银行(4232.25亿元)、浦发银行(3552.32亿元)、海康威视(2925.55亿元)、美的集团(2886.58亿元)、中国建筑(2883.00亿元)、中信银行(2735.78亿元)、万科A(2592.58亿元)、格力电器(2406.89亿元)等个股最新总市值均超2000亿元。
其三,业绩表现普遍优异。统计显示,上述59家公司中,有15家公司已披露中报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公司家数达到13家,占比86.67%。从预计净利润最大变动幅度来看,欧浦智网和潍柴动力预计中报净利润同比增幅翻倍,兴化股份有望实现中报业绩扭亏为盈。
11只标的股获北上资金青睐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上周,北上资金持续流入A股,其中,沪股通期间净流入资金26.63亿元,深股通期间净流入资金50.81亿元,合计净流入金额为77.44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凭借着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北上资金也被市场称之为“聪明资金”,从历史经验来看,北上资金净买入金额的变化往往与市场未来的走势呈。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截至6月22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8738.53亿元,实现四连升。
业内人士指出,两融市场开始有回暖迹象,近期受到融资客青睐的个股,后市走强预期相对较高。
6月19日以来截至6月22日,沪深两市期间融资净买入额达到35.36亿元。具体来看,融资客期间净买入429只两融标的股,16只两融标的股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在1亿元上,掌趣科技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居首,达到4亿元,美的集团紧随其后,期间融资净买入额为2.25亿元,中国平安、华侨城A、五粮液等3只两融标的股期间融资净买入额也均超1.5亿元,分别为:1.94亿元、1.64亿元、1.51亿元。
而从行业属性来看,6月19日以来截至6月22日,共有17个申万一级行业呈现期间融资净买入态势,银行、非银金融、传媒、医药生物等四大行业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居前,分别为:6.66亿元、5.86亿元、4.88亿元、3.22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资金正在等待新的热点来破局,中期看仍需谨慎,还是要做防御性配置,优质蓝筹股和业绩良好的成长股仍有望获得较高关注度。
两融余额实现四连升
现较强的正相关性,近期重点买入的个股后市则值得重点关注。


根据沪股通、深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股数据来看,上周,沪深两市共有39只标的股期间分别现身沪股通或深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股榜单,其中,31只标的股实现北上资金净买入,海康威视(187178.58万元)、美的集团(91750.94万元)、贵州茅台(87091.39万元)、方正证券(33692.26万元)、伊利股份(31165.03万元)、格力电器(23979.68万元)、云南白药(21674.74万元)、上汽集团(17090.92万元)、长江电力(15414.68万元)、青岛海尔(11405.52万元)、分众传媒(10395.16万元)等11只标的股期间北上资金净买入金额居前,均超1亿元。
事实上,上述受北上资金青睐的标的股近期市场表现也较为突出,逾九成标的股上周股价实现上涨。其中,万科A、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招商银行、大华股份等个股上周累计涨幅均超10%,分别为:14.95%、13.88%、11.17%、10.67%、10.05%。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