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17
2018年申报高新技术的企业,这样做才能成功!
实行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后,如果企业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认定失败的概率会大幅增加。高企认定专家慧顶知识产权分析企业不能通过高企认定有以下几种可能:
1、企业成长性不够好,且授权的知识产权少于10个;
2、研发费用日常做账不规范,被税务抽查后提供不出有效的证明;
3、总收入中,贸易性质产品的收入占比较大;
4、在做专项审计时,从成本中挖掘研发费用;
5、网上申报时,企业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
在高企申报中,该做好哪些工作来规避以上问题呢?
1、了解政策
对于操作过高新认定申报的企业们应该知道,高新认定申报本来就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专业化”的工作。而新政策的实施细则更是让很多企业感觉到了高企申报的难度之大。所以,提前了解清楚新政策是当务之急。
2、储备足够的知识产权
在高企申报中,知识产权与高企认定评审中的两项评分密切相关(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合计60分)。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对高企打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1、新政策对知识产权的评分作出较大调整,不再只是数量多就能拿高分的局面了,现在保证有数量的同时还要体现有质量的存在,这个质量表现在知识产权类型、与产品的相关度、技术先进性等方面(发明专利的得分高于实用新型或软件著作权)。
02、提到数量,不得不提一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高企认定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要求有进一步明确,即:一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只能用在一项产品(服务)上,且知识产权必须授权给企业所有。
注:
达到满分档需要企业平均每年拥有5项或以上知识产权(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至少需要15项以上专利及对应的产品才能达到满分档)。知识产权数量较少的企业,尽快启动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申请啦!抓紧时间!
那么高企认定后,如何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1、 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制定三年科技研发规划,围绕不同研发目标制定阶段性研发项目实施时间表,做好研发投入概算;
2、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测算企业员工招录使用需求,加强科技人员招聘引进,确保科技人员比例符合高企比例要求;
3、 做好知识产权规划,明确企业在下一个认定周期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申报计划,使企业可以持续获取有效知识产权,强化企业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壁垒;
4、 加强研发部门、研发机构能力建设,完善研发组织管理体系,健全研发费用核算体系,确保研发费用达标,加强科技人员激励;
5、科学、高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为突破口,谋划企业产品服务的升级换代,以技术竞争力牵引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6、 企业发生更名需要及时办理高企更名手续,与认定条件有关的重大变化(如分立、合并、重组以及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等)应在三个月内经由市科技部门向省认定机构报告,并履行相关变更手续,以免影响企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7、 及时准确做好高企年度、季度统计填报工作,营业收入、上缴税收、利润等指标与企业年度纳税申报表一致,专利申请授权、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研发机构等信息与企业过去以及将来认定申报数据一致。
做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重点抽查,一票否决
1、高企材料上交后,税务部门加大了对没有做过加计扣除的企业重新稽查,在需企业提供专项审计研发费用与汇算清缴的研发费金额不一致的情况说明外,还要对企业的研发费用明细账进行审核,甚至到企业进行实地账务核实。
2、对专项审计从生产成本中列支研发费的企业,税务部门对高企评审具有一票否决权。
3、企业的年度报表,若管理费用下对研发费用有单独列支,建议要达到高企对研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求。
1、企业成长性不够好,且授权的知识产权少于10个;
2、研发费用日常做账不规范,被税务抽查后提供不出有效的证明;
3、总收入中,贸易性质产品的收入占比较大;
4、在做专项审计时,从成本中挖掘研发费用;
5、网上申报时,企业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
在高企申报中,该做好哪些工作来规避以上问题呢?
1、了解政策
对于操作过高新认定申报的企业们应该知道,高新认定申报本来就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专业化”的工作。而新政策的实施细则更是让很多企业感觉到了高企申报的难度之大。所以,提前了解清楚新政策是当务之急。
2、储备足够的知识产权
在高企申报中,知识产权与高企认定评审中的两项评分密切相关(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合计60分)。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对高企打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1、新政策对知识产权的评分作出较大调整,不再只是数量多就能拿高分的局面了,现在保证有数量的同时还要体现有质量的存在,这个质量表现在知识产权类型、与产品的相关度、技术先进性等方面(发明专利的得分高于实用新型或软件著作权)。
02、提到数量,不得不提一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高企认定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要求有进一步明确,即:一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只能用在一项产品(服务)上,且知识产权必须授权给企业所有。
注:
达到满分档需要企业平均每年拥有5项或以上知识产权(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至少需要15项以上专利及对应的产品才能达到满分档)。知识产权数量较少的企业,尽快启动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申请啦!抓紧时间!
那么高企认定后,如何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1、 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制定三年科技研发规划,围绕不同研发目标制定阶段性研发项目实施时间表,做好研发投入概算;
2、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测算企业员工招录使用需求,加强科技人员招聘引进,确保科技人员比例符合高企比例要求;
3、 做好知识产权规划,明确企业在下一个认定周期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申报计划,使企业可以持续获取有效知识产权,强化企业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壁垒;
4、 加强研发部门、研发机构能力建设,完善研发组织管理体系,健全研发费用核算体系,确保研发费用达标,加强科技人员激励;
5、科学、高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为突破口,谋划企业产品服务的升级换代,以技术竞争力牵引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6、 企业发生更名需要及时办理高企更名手续,与认定条件有关的重大变化(如分立、合并、重组以及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等)应在三个月内经由市科技部门向省认定机构报告,并履行相关变更手续,以免影响企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7、 及时准确做好高企年度、季度统计填报工作,营业收入、上缴税收、利润等指标与企业年度纳税申报表一致,专利申请授权、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研发机构等信息与企业过去以及将来认定申报数据一致。
做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重点抽查,一票否决
1、高企材料上交后,税务部门加大了对没有做过加计扣除的企业重新稽查,在需企业提供专项审计研发费用与汇算清缴的研发费金额不一致的情况说明外,还要对企业的研发费用明细账进行审核,甚至到企业进行实地账务核实。
2、对专项审计从生产成本中列支研发费的企业,税务部门对高企评审具有一票否决权。
3、企业的年度报表,若管理费用下对研发费用有单独列支,建议要达到高企对研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