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2017
铜陵汽车垫资
铜陵汽车垫资187+6191+9025阳先生,您的满意—是我们最高的荣誉!人人车贷,放款额度高,费用低无杂费,全国车不押车。
近日从市招商局获悉,今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盯目标任务,奋力追赶超越,各项任务指标均超过时序进度。截至 5月底,全市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649个。实现到位资金492.61亿元,省际到位资金352.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61%、23.12%。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主导产业、聚焦创新发展、聚焦追赶超越抓招商,持续提升“招商季”活动成果。4月1日,我市“工业招商季”活动拉开序幕,市上成立能源化工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等13个招商工作组开展产业招商,由“专业组”带队跑,各县区(开发区)积极与招商工作组联动,合力开展招商,着力落实一批工业项目。在2017丝博会暨第21届西洽会上,各县区围绕产业布展位、参会议、见客商、谈项目,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招商引资答卷,全市在丝博会上签约项目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创历史新高。其中,高新区签约19个项目,实现合同引资232亿元;千阳县主打绿色牌,吸引了16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额为46.4亿元;麟游县发挥资源优势,集中签约15个项目,实现引资66.67亿元。
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我市各县区、各相关部门全力跟踪服务,实行领导包抓工作机制和“保姆式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千方百计为项目落地、开工、投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加强招商项目考核,加快签约项目建设进度。在新开工工业项目中,投资 50亿元的甲醇二期项目、投资23.4亿元的宝二电机组优化改造项目、投资20亿元的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域生态化加工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截至5月底,我市新开工项目 355个,新增到位资金198.95亿元,其中 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市招商局相关同志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明确方向、高点定位,围绕重点领域有的放矢,结合区域产业优势,有机整合各种资源,争取在下半年取得大的突破;加强外资项目的对接、洽谈以及引进认定;力促丝博会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使每一个签约项目成功落地,尽快开工建设,为全市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央行营管部主任周学东近日撰文指出,从2017年1月开始,央行营管部在MPA评估中进一步突出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按照宏观审慎要求,加入个人购房贷款增长这一因子,对北京地区全部银行严控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并将全年调控目标确定为25%左右的合理水平。
今年以来,京城楼市在重重调控政策的打压下迅速降温,与此同时,购房者发现贷款越来越难了:放款时间一拖再拖,客户经理永远都是“没额度”三个字。事实上,这正是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在北京地区的实践结果,房地产信贷调控效果已经逐步显现。
揭秘
今年新增个人房贷占比不超过25%
上月底,央行营管部主任周学东在央行主管的半月刊《中国金融》2017年第11期上撰文透露了“天机”:针对2016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态势,从2017年1月开始,央行营管部在MPA评估中进一步突出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按照宏观审慎要求,加入个人购房贷款增长这一因子,对北京地区全部银行严控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并将全年调控目标确定为25%左右的合理水平。
“尽管货币政策调总量、信贷政策调结构,但从北京等一、二线房地产热点城市的情况看,结构问题更为突出。可以说,管不住房地产信贷增长,就管不住货币总量。”周学东在文章中表示,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纳入MPA评估范畴,大大增强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以北京为例,从今年第一季度起,我们将房地产信贷调控引入MPA后,对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实施严格调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周学东称,随着“3·17”新政及后续调控措施的实施,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这一比重还会继续回落,全年控制在25%左右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这也为抑制投机炒房、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创造了稳健中性的货币环境。预计全年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将比上年减少1000亿元。显然,这为北京房地产调控创造了审慎合理的货币环境。
现状
个人房贷新增额占比大幅下降
周学东指出,从实施情况看,2017年第一季度新增个人购房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从2016年第四季度67.4%大幅回落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36.1%,回落约31个百分点。特别是作为北京地区房贷主力的几家银行更为明显:工商银行北京分行降至24%,建设银行北京分行降至29%,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降至15%,农业银行北京分行降至35%,招商银行北京分行降至23%。2017年1~4月,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新增占比进一步降至29%。
根据央行营管部最新披露的数据,5月份,个人房贷新增额占全部贷款新增额的比重还在继续下降。5月末,北京市金融机构本外币房地产贷款(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等)余额15559.3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降至2016年9月水平。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235.8亿元,同比增速自2016年11月的历史高点(42.6%)回落至35.9%,增速逐月回落。同时,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大幅下降。5月末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907.6亿元,新增额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比重为28%,较2017年第一季度(37.6%)和2016年全年(47%)分别下降9.3个、18.7个百分点,占比趋于合理。
关注
首套房贷平均首付比例升至39%
除了占比,个人住房贷款月度新增额也在整体下降。剔除资产证券化等因素影响,1-5月个人住房贷款实际月度新增额分别为217.7亿元、197.6亿元、144.2亿元、158.9、154.1亿元,仍处较高水平。
营管部数据还显示,首套住房贷款平均首付比例、利率水平有所提高,首套房贷占比下降。从2016年12月开始,辖区内银行首套住房贷款实际执行的加权平均利率从基准利率的0.86倍逐步提高至2017年5月的0.9倍;首套房贷平均首付比例从2016年6月的34.6%回升至2017年5月的39.0%;在严格执行首套房贷认定标准的政策作用下,首套房贷笔数占比由2016年12月份的95.2%降至2017年5月的89.5%。
影响
银行资金流向其他领域
对房地产领域投放的贷款减少,银行资金自然会流向其他领域。营管部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显著加大。5月末,全市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本外币贷款(主要为企业贷款)余额46593.6亿元,比年初增加2263.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128.8亿元,为近三年同期最高增幅,反映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在房地产贷款增长持续回落的同时,辖区内银行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脱虚向实”效果显现。5月末,北京市中资银行高新技术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不含**融资,下同)3232.8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较4月提高6.1个百分点;1-5月累计发放1788.5亿元,同比增长34.6%,增速较4月提高8.3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424.1亿元,同比增长32.2%;1-5月累计发放644亿元,同比增长37.9%。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信贷需求旺盛,贷款大幅增长,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聚焦
北京个人房贷今年还剩多少额度
北京青年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去年全年北京地区新增人民币贷款6059.4亿元,按照周学东提供的数据,其中47%都是个人住房贷款,也就是2847.92亿元。按照周学东的预计,今年要比去年减少1000亿元,也就是今年全年新增的个人住房贷款大约是1848亿元。
前5个月,北京各银行已经发放了907亿个人住房贷款,那么也就是说,接下来的7个月还剩下941亿元左右的贷款额度。
按照25%的占比计算,北京地区今年全年新增的人民币贷款应该是7392亿元,今年5月末,北京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9873.5亿元,相比去年12月末的56618.9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3254.6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剩下7个月新增的人民币贷款额度为4137.4亿元,用941除以这个数字,得到的比例为22.74%。也就是,今年后7个月个人房贷新增额占全部人民币新增贷款的比重不能超过22.74%。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年占比不超过25%的既定目标。
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最新发布的周度报告显示,在截至6月21日当周,全球股票基金表现平平,仅吸引5.23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而此前一周其净吸金额达到245亿美元,创下31周以来的高位;全球债券基金吸引5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全球货币基金连续两周出现资金净赎回,金额达到2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截至6月21日当周,美国股基出现7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而此前一周其吸引了170亿美元资金净流入。
分类来看,在截至6月21日当周,亚洲(除日本外)股基成为一个亮点,其创下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周度净吸金额,印度股基持续着连续两年的资金净流入势头。但是韩国和印尼股票基金则出现资金净流出,主要原因无疑是投资者担忧中国A股被纳入MSCI指数可能会分流其它市场的资金。南非和俄罗斯股基的资金净赎回额也分别创下了11周和14周以来的高位。
审计署23日发布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公告,指出84个县形成将近20亿元闲置资金。其中6.23亿元已闲置2年以上。(新华网6月25日)
“贫”指穷,收入少,生活困难;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而扶贫资金则是指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然报道称,审计署23日发布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公告,指出84个县形成将近20亿元闲置资金。其中6.23亿元已闲置2年以上。两相比对,着实让公众痛心、神伤。应该说扶贫资金“趴窝”,还真是不容小觑,监督更是不能“抛锚”。
看到这么多扶贫资金躺在账上闲置不能发挥作用,如果用简单的“不作为”来概括未免不够全面。早在2016年6月底,国家审计署在介绍扶贫资金审计情况时透露,审计机关抽查全国40个县的50.13亿元扶贫资金中,至3月底至少有8.43亿元闲置超过1年,最长的超过15年;17个县的29个扶贫项目建成后废弃、闲置或未达预期效果,形成损失浪费2706.11万元。如今,半年过去,在对20个省份的15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进行审计,依然有19.54亿元,其中6.23亿元已闲置2年以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数字拼凑和累积,是监督部门“抛锚”的缩影。好似一种无可奈何,更像是一种无解。
当然在公告中显示,有105个县的11.3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信息不准确或未及时更新,有的已置办高档轿车、商品房等未及时退出,个别村干部在建档立卡中优亲厚友,通过分户拆户等方式将不符合条件的亲属纳入建档立卡对象,以此享受帮扶政策。让我们不禁心生疑虑,对于扶贫资金已经是季度审计、及时通报高压态势当下,缘何“趴窝”的顽疾不能医治?诚然,按照先前的扶贫模式,扶贫资金无异于从上至下层层划拨、审批,以至于钱到终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相关程序而滞后。可问题是,现在扶贫资金使用权已然下放到了县一级语境下,扶贫资金“趴窝”还真是说不过去。
那么,是钱“用不完”还是根本没地儿用?答案显然是,否。客观来讲,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单靠审计和公示资金闲置是远远不够,还需依照《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的检查、监督制度。尤其是管理部门,应当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扶贫资金不能按时到位、配套资金达不到规定比例、投向不符合规定的,及时纠正。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加强监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最为关键一点,得提高扶贫资金闲置违规成本。或许就会少了“抛锚”念想。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扶贫效果好不好,资金使用到不到位,关键是看人民群众满不满意。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任务艰巨,时不我待。而扶贫资金合理使用,不仅考验着公共部门的责任心,更考验相关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心。如何把每分钱用在刀刃上,如何实现扶贫资金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如何强化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凡是有利于整合各类资金用于扶贫、有利于扶贫项目稳步实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坚决贯彻,需要的是公开透明。更愿扶贫资金“趴窝”尽快成为过去式。
通过港交所披露的数据,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港资变动情况。而海康威视本轮行情的起涨点,亦与深股通开闸节点相差不多。
“外资的选股标准,都是比较喜欢选择一些行业龙头,以及业绩好的白马股,因为行业龙头本身具备比较大的竞争优势。从这次纳入MSCI的成分股来看,大部分也都符合这一特点。”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6月23日向记者表示。
而部分港资,更是已经通过沪股通、深股通提前布局了一定筹码,其中最为典型的公司当属安防行业龙头海康威视(002415.SZ)。
截至23日收盘,海康威视年内涨幅已经达到104.87%,总市值逼近3000亿元。经过近期的连续上涨,公司也超越了万科A(000002.SZ)等竞争对手,成功加冕“深市一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海康威视本轮行情与深股通密切相关,正是在“北上”资金的推动下,促使二级市场股价稳步走高。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22日,港资累计买入海康威视高达132.28亿元,同时港资成交额,占海康威视总成交额的比例也在不断放大。
对此华东一位公募计算机行业研究员23日直言,“海康威视、安防行业的爆发,跟公募没什么关系,现在只能去寻找一些类似的标的。”
港资“汹涌”
2016年12月5日,深股通正式开闸,当日“北上”资金净买入2.07亿元。随后的几个交易日里,港资均小幅买入海康威视,只是流入金额并未过亿。
直至今年1月初,港资流入速度出现加速趋势,1月11日、2月3日、2月17日净买入金额更是分别达到3.57亿元、2.85亿元和4.66亿元。
自此开始,海康威视本轮翻倍行情正式启动,截至2月17日,港资合计买入公司股票已经达到45.17亿元。只是不久后,港资流入速度开始放缓。
转机,出现在4月中旬。虽然彼时A股指数跌幅有限,但是个股却损失惨重,甚至出现了数十起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事件。
赚钱效应的缺失,使得市场目光再次集中到了家电、白酒等白马股身上,同时各方资金也开始向这部分标的流入。
统计数据显示,4月12日开始,港资买入海康威视力度大幅增加,如4月12日至6月22日,港资日均净买入金额达到1.41亿元,而前期这一数字则为0.86亿元。
尤其是进入6月,随着A股加入MSCI指数消息的落地,港资买入力度再增。6月21日和22日,港资单日净买入海康威视金额分别达到5.6亿元和6.6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港资似乎是“只进不出”,在纳入统计的119个交易日里,只有14个交易日港资是净卖出的,同时净卖出金额也十分有限,最多不过1.5亿元。
截至6月22日,港资累计买入金额已经达到132.28亿元。只是,这部分资金便能够撬动海康威视近3000亿的市值么?
这从港资买卖金额,与海康威视的成交额比值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统计显示,2016年12月5日至2017年6月22日,海康威视日均成交额为7.73亿元,而同期“北上”资金的日均成交金额则为2.32亿元,占比达到30.1%。这一数字在6月22日时,更是上升至43.72%。
“从成交比例来看,港资确实有拉动股价上涨的实力,这与近期A股市场环境的改变也不无关系”,上述买方研究员评价称。
财报数据也显示,今年1季度,海康威视机构持股的增量主要来自于法人持股,而法人持股则是以香港中央结算公司为主。
另据不完全统计,4月至今,海康威视便接待了6次集体调研,调研机构中除了部分港资机构外,还包括高盛、野村、美银美林等外资机构。
安防巨头崛起
外资对海康威视之所以如此着迷,与公司所处行业,以及行业地位密切相关。
“最早期国内视频监控领域,主要以泰科等美系厂商为主,2003年到2005年,三星、SONY等日系厂商开始崛起,不过从2005年开始,进入数字安防时代,国内迎来安防升级改造潮,海康、大华等公司迅速崛起。”深圳一位安防行业人士23日介绍称。
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HS近期发布数据显示,以2016年数据计算,海康威视再次夺得市场第一,全球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设备的市场份额达到21.4%,较上年提升近2个百分点。
“资金追捧海康威视的逻辑在于公司业绩,很多人认为公司业绩还会保持高速增长,这样估值中枢也会继续往上走。”前述买方研究员指出,未来公司的增量,可能来自于政府安防PPP项目。
海通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郑宏达23日也表示,目前国内正处于普通摄像头向智能摄像头替换阶段,这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量。
数据显示,自2010年上市以来,海康威视盈利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2012年-2014年,公司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40%-50%。虽然近两年,公司利润增速出现下滑,但是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增速仍然达到29.49%。
那么从行业角度来看,海康威视还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对此前述安防行业人士认为,考虑到国内打造智慧城市,以及民用安防、智能家居所带来的增量,预计安防行业还未度过高速增长阶段。
他介绍称,海康早期主要以政务市场、行业客户为主,而如今已经开始布局一些家用、商用产品,同时还包括了新能源、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这与安防行业的特点有关,其本身涉及了IT、生物识别等多个行业技术,所以可以整合的资源很多。”
上述买方研究员也指出,市场对于安防行业所给出的估值一直都不算低,再加上海康属于全球性龙头公司,相应会给出一定溢价。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发现,目前海康威视估值要远高于美股上市的泰科电子、霍尼韦尔等同行业公司,这两家公司目前市盈率分别为14倍和21.14倍,而海康威视动态市盈率已经达到37.7倍。
对此前述安防行业人士表示,“三家公司的布局不一致,霍尼韦尔主要倾向于航空、建筑智能化,泰科也是主要以工业控制为主,视频监控只是其一部分业务。”
他表示,从安防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与IT行业的融合将更为密切,同时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度也会进一步提高,“现在国内人脸识别技术的静态布点,已经十分成熟。”
反观海康威视,正计划建立蒙特利尔研发中心和硅谷研究所,二者将分别专注于工程研发和技术研究。
近日从市招商局获悉,今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盯目标任务,奋力追赶超越,各项任务指标均超过时序进度。截至 5月底,全市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649个。实现到位资金492.61亿元,省际到位资金352.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61%、23.12%。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主导产业、聚焦创新发展、聚焦追赶超越抓招商,持续提升“招商季”活动成果。4月1日,我市“工业招商季”活动拉开序幕,市上成立能源化工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等13个招商工作组开展产业招商,由“专业组”带队跑,各县区(开发区)积极与招商工作组联动,合力开展招商,着力落实一批工业项目。在2017丝博会暨第21届西洽会上,各县区围绕产业布展位、参会议、见客商、谈项目,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招商引资答卷,全市在丝博会上签约项目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创历史新高。其中,高新区签约19个项目,实现合同引资232亿元;千阳县主打绿色牌,吸引了16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额为46.4亿元;麟游县发挥资源优势,集中签约15个项目,实现引资66.67亿元。
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我市各县区、各相关部门全力跟踪服务,实行领导包抓工作机制和“保姆式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千方百计为项目落地、开工、投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加强招商项目考核,加快签约项目建设进度。在新开工工业项目中,投资 50亿元的甲醇二期项目、投资23.4亿元的宝二电机组优化改造项目、投资20亿元的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域生态化加工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截至5月底,我市新开工项目 355个,新增到位资金198.95亿元,其中 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市招商局相关同志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明确方向、高点定位,围绕重点领域有的放矢,结合区域产业优势,有机整合各种资源,争取在下半年取得大的突破;加强外资项目的对接、洽谈以及引进认定;力促丝博会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使每一个签约项目成功落地,尽快开工建设,为全市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央行营管部主任周学东近日撰文指出,从2017年1月开始,央行营管部在MPA评估中进一步突出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按照宏观审慎要求,加入个人购房贷款增长这一因子,对北京地区全部银行严控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并将全年调控目标确定为25%左右的合理水平。
今年以来,京城楼市在重重调控政策的打压下迅速降温,与此同时,购房者发现贷款越来越难了:放款时间一拖再拖,客户经理永远都是“没额度”三个字。事实上,这正是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在北京地区的实践结果,房地产信贷调控效果已经逐步显现。
揭秘
今年新增个人房贷占比不超过25%
上月底,央行营管部主任周学东在央行主管的半月刊《中国金融》2017年第11期上撰文透露了“天机”:针对2016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态势,从2017年1月开始,央行营管部在MPA评估中进一步突出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按照宏观审慎要求,加入个人购房贷款增长这一因子,对北京地区全部银行严控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并将全年调控目标确定为25%左右的合理水平。
“尽管货币政策调总量、信贷政策调结构,但从北京等一、二线房地产热点城市的情况看,结构问题更为突出。可以说,管不住房地产信贷增长,就管不住货币总量。”周学东在文章中表示,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纳入MPA评估范畴,大大增强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以北京为例,从今年第一季度起,我们将房地产信贷调控引入MPA后,对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实施严格调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周学东称,随着“3·17”新政及后续调控措施的实施,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这一比重还会继续回落,全年控制在25%左右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这也为抑制投机炒房、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创造了稳健中性的货币环境。预计全年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将比上年减少1000亿元。显然,这为北京房地产调控创造了审慎合理的货币环境。
现状
个人房贷新增额占比大幅下降
周学东指出,从实施情况看,2017年第一季度新增个人购房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从2016年第四季度67.4%大幅回落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36.1%,回落约31个百分点。特别是作为北京地区房贷主力的几家银行更为明显:工商银行北京分行降至24%,建设银行北京分行降至29%,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降至15%,农业银行北京分行降至35%,招商银行北京分行降至23%。2017年1~4月,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新增占比进一步降至29%。
根据央行营管部最新披露的数据,5月份,个人房贷新增额占全部贷款新增额的比重还在继续下降。5月末,北京市金融机构本外币房地产贷款(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等)余额15559.3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降至2016年9月水平。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235.8亿元,同比增速自2016年11月的历史高点(42.6%)回落至35.9%,增速逐月回落。同时,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大幅下降。5月末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907.6亿元,新增额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比重为28%,较2017年第一季度(37.6%)和2016年全年(47%)分别下降9.3个、18.7个百分点,占比趋于合理。
关注
首套房贷平均首付比例升至39%
除了占比,个人住房贷款月度新增额也在整体下降。剔除资产证券化等因素影响,1-5月个人住房贷款实际月度新增额分别为217.7亿元、197.6亿元、144.2亿元、158.9、154.1亿元,仍处较高水平。
营管部数据还显示,首套住房贷款平均首付比例、利率水平有所提高,首套房贷占比下降。从2016年12月开始,辖区内银行首套住房贷款实际执行的加权平均利率从基准利率的0.86倍逐步提高至2017年5月的0.9倍;首套房贷平均首付比例从2016年6月的34.6%回升至2017年5月的39.0%;在严格执行首套房贷认定标准的政策作用下,首套房贷笔数占比由2016年12月份的95.2%降至2017年5月的89.5%。
影响
银行资金流向其他领域
对房地产领域投放的贷款减少,银行资金自然会流向其他领域。营管部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显著加大。5月末,全市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本外币贷款(主要为企业贷款)余额46593.6亿元,比年初增加2263.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128.8亿元,为近三年同期最高增幅,反映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在房地产贷款增长持续回落的同时,辖区内银行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脱虚向实”效果显现。5月末,北京市中资银行高新技术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不含**融资,下同)3232.8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较4月提高6.1个百分点;1-5月累计发放1788.5亿元,同比增长34.6%,增速较4月提高8.3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424.1亿元,同比增长32.2%;1-5月累计发放644亿元,同比增长37.9%。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信贷需求旺盛,贷款大幅增长,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聚焦
北京个人房贷今年还剩多少额度
北京青年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去年全年北京地区新增人民币贷款6059.4亿元,按照周学东提供的数据,其中47%都是个人住房贷款,也就是2847.92亿元。按照周学东的预计,今年要比去年减少1000亿元,也就是今年全年新增的个人住房贷款大约是1848亿元。
前5个月,北京各银行已经发放了907亿个人住房贷款,那么也就是说,接下来的7个月还剩下941亿元左右的贷款额度。
按照25%的占比计算,北京地区今年全年新增的人民币贷款应该是7392亿元,今年5月末,北京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9873.5亿元,相比去年12月末的56618.9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3254.6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剩下7个月新增的人民币贷款额度为4137.4亿元,用941除以这个数字,得到的比例为22.74%。也就是,今年后7个月个人房贷新增额占全部人民币新增贷款的比重不能超过22.74%。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年占比不超过25%的既定目标。
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最新发布的周度报告显示,在截至6月21日当周,全球股票基金表现平平,仅吸引5.23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而此前一周其净吸金额达到245亿美元,创下31周以来的高位;全球债券基金吸引5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全球货币基金连续两周出现资金净赎回,金额达到2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截至6月21日当周,美国股基出现7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而此前一周其吸引了170亿美元资金净流入。
分类来看,在截至6月21日当周,亚洲(除日本外)股基成为一个亮点,其创下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周度净吸金额,印度股基持续着连续两年的资金净流入势头。但是韩国和印尼股票基金则出现资金净流出,主要原因无疑是投资者担忧中国A股被纳入MSCI指数可能会分流其它市场的资金。南非和俄罗斯股基的资金净赎回额也分别创下了11周和14周以来的高位。
审计署23日发布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公告,指出84个县形成将近20亿元闲置资金。其中6.23亿元已闲置2年以上。(新华网6月25日)
“贫”指穷,收入少,生活困难;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而扶贫资金则是指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然报道称,审计署23日发布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公告,指出84个县形成将近20亿元闲置资金。其中6.23亿元已闲置2年以上。两相比对,着实让公众痛心、神伤。应该说扶贫资金“趴窝”,还真是不容小觑,监督更是不能“抛锚”。
看到这么多扶贫资金躺在账上闲置不能发挥作用,如果用简单的“不作为”来概括未免不够全面。早在2016年6月底,国家审计署在介绍扶贫资金审计情况时透露,审计机关抽查全国40个县的50.13亿元扶贫资金中,至3月底至少有8.43亿元闲置超过1年,最长的超过15年;17个县的29个扶贫项目建成后废弃、闲置或未达预期效果,形成损失浪费2706.11万元。如今,半年过去,在对20个省份的15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进行审计,依然有19.54亿元,其中6.23亿元已闲置2年以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数字拼凑和累积,是监督部门“抛锚”的缩影。好似一种无可奈何,更像是一种无解。
当然在公告中显示,有105个县的11.3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信息不准确或未及时更新,有的已置办高档轿车、商品房等未及时退出,个别村干部在建档立卡中优亲厚友,通过分户拆户等方式将不符合条件的亲属纳入建档立卡对象,以此享受帮扶政策。让我们不禁心生疑虑,对于扶贫资金已经是季度审计、及时通报高压态势当下,缘何“趴窝”的顽疾不能医治?诚然,按照先前的扶贫模式,扶贫资金无异于从上至下层层划拨、审批,以至于钱到终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相关程序而滞后。可问题是,现在扶贫资金使用权已然下放到了县一级语境下,扶贫资金“趴窝”还真是说不过去。
那么,是钱“用不完”还是根本没地儿用?答案显然是,否。客观来讲,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单靠审计和公示资金闲置是远远不够,还需依照《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的检查、监督制度。尤其是管理部门,应当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扶贫资金不能按时到位、配套资金达不到规定比例、投向不符合规定的,及时纠正。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加强监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最为关键一点,得提高扶贫资金闲置违规成本。或许就会少了“抛锚”念想。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扶贫效果好不好,资金使用到不到位,关键是看人民群众满不满意。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任务艰巨,时不我待。而扶贫资金合理使用,不仅考验着公共部门的责任心,更考验相关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心。如何把每分钱用在刀刃上,如何实现扶贫资金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如何强化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凡是有利于整合各类资金用于扶贫、有利于扶贫项目稳步实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坚决贯彻,需要的是公开透明。更愿扶贫资金“趴窝”尽快成为过去式。
通过港交所披露的数据,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港资变动情况。而海康威视本轮行情的起涨点,亦与深股通开闸节点相差不多。
“外资的选股标准,都是比较喜欢选择一些行业龙头,以及业绩好的白马股,因为行业龙头本身具备比较大的竞争优势。从这次纳入MSCI的成分股来看,大部分也都符合这一特点。”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6月23日向记者表示。
而部分港资,更是已经通过沪股通、深股通提前布局了一定筹码,其中最为典型的公司当属安防行业龙头海康威视(002415.SZ)。
截至23日收盘,海康威视年内涨幅已经达到104.87%,总市值逼近3000亿元。经过近期的连续上涨,公司也超越了万科A(000002.SZ)等竞争对手,成功加冕“深市一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海康威视本轮行情与深股通密切相关,正是在“北上”资金的推动下,促使二级市场股价稳步走高。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22日,港资累计买入海康威视高达132.28亿元,同时港资成交额,占海康威视总成交额的比例也在不断放大。
对此华东一位公募计算机行业研究员23日直言,“海康威视、安防行业的爆发,跟公募没什么关系,现在只能去寻找一些类似的标的。”
港资“汹涌”
2016年12月5日,深股通正式开闸,当日“北上”资金净买入2.07亿元。随后的几个交易日里,港资均小幅买入海康威视,只是流入金额并未过亿。
直至今年1月初,港资流入速度出现加速趋势,1月11日、2月3日、2月17日净买入金额更是分别达到3.57亿元、2.85亿元和4.66亿元。
自此开始,海康威视本轮翻倍行情正式启动,截至2月17日,港资合计买入公司股票已经达到45.17亿元。只是不久后,港资流入速度开始放缓。
转机,出现在4月中旬。虽然彼时A股指数跌幅有限,但是个股却损失惨重,甚至出现了数十起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事件。
赚钱效应的缺失,使得市场目光再次集中到了家电、白酒等白马股身上,同时各方资金也开始向这部分标的流入。
统计数据显示,4月12日开始,港资买入海康威视力度大幅增加,如4月12日至6月22日,港资日均净买入金额达到1.41亿元,而前期这一数字则为0.86亿元。
尤其是进入6月,随着A股加入MSCI指数消息的落地,港资买入力度再增。6月21日和22日,港资单日净买入海康威视金额分别达到5.6亿元和6.6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港资似乎是“只进不出”,在纳入统计的119个交易日里,只有14个交易日港资是净卖出的,同时净卖出金额也十分有限,最多不过1.5亿元。
截至6月22日,港资累计买入金额已经达到132.28亿元。只是,这部分资金便能够撬动海康威视近3000亿的市值么?
这从港资买卖金额,与海康威视的成交额比值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统计显示,2016年12月5日至2017年6月22日,海康威视日均成交额为7.73亿元,而同期“北上”资金的日均成交金额则为2.32亿元,占比达到30.1%。这一数字在6月22日时,更是上升至43.72%。
“从成交比例来看,港资确实有拉动股价上涨的实力,这与近期A股市场环境的改变也不无关系”,上述买方研究员评价称。
财报数据也显示,今年1季度,海康威视机构持股的增量主要来自于法人持股,而法人持股则是以香港中央结算公司为主。
另据不完全统计,4月至今,海康威视便接待了6次集体调研,调研机构中除了部分港资机构外,还包括高盛、野村、美银美林等外资机构。
安防巨头崛起
外资对海康威视之所以如此着迷,与公司所处行业,以及行业地位密切相关。
“最早期国内视频监控领域,主要以泰科等美系厂商为主,2003年到2005年,三星、SONY等日系厂商开始崛起,不过从2005年开始,进入数字安防时代,国内迎来安防升级改造潮,海康、大华等公司迅速崛起。”深圳一位安防行业人士23日介绍称。
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HS近期发布数据显示,以2016年数据计算,海康威视再次夺得市场第一,全球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设备的市场份额达到21.4%,较上年提升近2个百分点。
“资金追捧海康威视的逻辑在于公司业绩,很多人认为公司业绩还会保持高速增长,这样估值中枢也会继续往上走。”前述买方研究员指出,未来公司的增量,可能来自于政府安防PPP项目。
海通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郑宏达23日也表示,目前国内正处于普通摄像头向智能摄像头替换阶段,这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量。
数据显示,自2010年上市以来,海康威视盈利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2012年-2014年,公司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40%-50%。虽然近两年,公司利润增速出现下滑,但是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增速仍然达到29.49%。
那么从行业角度来看,海康威视还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对此前述安防行业人士认为,考虑到国内打造智慧城市,以及民用安防、智能家居所带来的增量,预计安防行业还未度过高速增长阶段。
他介绍称,海康早期主要以政务市场、行业客户为主,而如今已经开始布局一些家用、商用产品,同时还包括了新能源、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这与安防行业的特点有关,其本身涉及了IT、生物识别等多个行业技术,所以可以整合的资源很多。”
上述买方研究员也指出,市场对于安防行业所给出的估值一直都不算低,再加上海康属于全球性龙头公司,相应会给出一定溢价。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发现,目前海康威视估值要远高于美股上市的泰科电子、霍尼韦尔等同行业公司,这两家公司目前市盈率分别为14倍和21.14倍,而海康威视动态市盈率已经达到37.7倍。
对此前述安防行业人士表示,“三家公司的布局不一致,霍尼韦尔主要倾向于航空、建筑智能化,泰科也是主要以工业控制为主,视频监控只是其一部分业务。”
他表示,从安防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与IT行业的融合将更为密切,同时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度也会进一步提高,“现在国内人脸识别技术的静态布点,已经十分成熟。”
反观海康威视,正计划建立蒙特利尔研发中心和硅谷研究所,二者将分别专注于工程研发和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