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2017
永州汽车垫资
永州汽车垫资187-6191-9025阳经理,人人聚财车贷将始终坚持践行“普惠金融”,以打造“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为发展方向,为投资人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服务,带来安全稳定的收益,同时致力于激活民间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中国实体经济腾飞。
最近,作为国际主要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此举引起多方面关注,并有可能对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在海外市场发债融资的中资机构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穆迪是全球评级市场中已在客观上形成寡头垄断地位的三大评级机构之一,虽然其具有信息收集、整理方面的多年积淀和值得标榜的专业特长,但此次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却暴露出其缺乏对中国经济成长性的深刻理解、缺少对深化供给侧改革中潜力释放的趋势估量,以及对中国管理当局相关政策的认知不足。
中国作为经济社会正在转轨中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处于2011年以来的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中,正有望由逐年增速下行转而达到一个探底企稳的新的转折点。穆迪对中国当下的情况分析与基本结论的引出,在不少方面套用对一般经济体的处理方法,其实是十分不适宜的。穆迪此次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的做法颇值得商榷。
债务余额增速预判失之于危言耸听
穆迪在报告中指出,中国2018年政府直接债务余额将达GDP的40%,而2020年将达45%,这个结论对于中国实际情况的估算和未来预测是量值偏高的。
2016年末,中国这一指标的实际情况是中央国债余额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12.01万亿元和15.32万亿元,合计27.33万亿元,相当于GDP初步核算数74.41万亿元的36.7%。在今后2年到4年内,虽不排除这一指标水平可能有所上升,但只要清楚了解了中国管理当局在公债(国债、地方债)管理方面的基本政策取向,便可知政府举债将受到严格控制。很难想象,未来4年内中国政府债务余额能一路上升到GDP的45%——假设中国未来4年GDP年均增长率为6.5%(这是为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所倒算出的“保证速度”),2020年GDP规模将达95.7万亿元以上,而其中45%部分的绝对额为43万亿元,这将比2016年的总数高出15.7万亿元。穆迪的这个假设图景,显得太走极端而失之于轻率和危言耸听了。
忽视中国经济基本面与成长性
评级预测应以“前瞻性”引导市场行为,结合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走势作出相关预测和判断,是十分关键的评级要领。
我们不否认中国在引领经济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还面临种种挑战与困难,但2015年末以来的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态势已出现了自2011年经济下行后绝无仅有的连续6个季度增速在6.7%以上,且近两个季度还略有上升的“小平台”状况,各项经济指标亮点纷呈,经济运行总体上有望在“稳中求进”中迎来“新常态”由“新”入“常”的转换点。这是由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经济社会的巨大成长性给予支撑的。
如看到这个很可能发生在2017年至2018年的大概率事件,便绝无充分理由在当下看低中国政府管理当局控制政府债务规模的底气与定力。目前,穆迪在这个至少应保持“观望期”姿态的“节骨眼上”,却以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给出“看空”的明确指向,这绝对不是其应有的公允态度和前瞻水平了。
不了解中国法律制度规定
且罔顾基本的国际对比
穆迪的预测和判断,与其报告所称的中国政府或有债务在地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方面“将持续增长”这一认识有密切关联,但这恰恰表现出了穆迪对近年来中国相关法制建设情况缺乏了解。中国已修订的《预算法》和与其配合的官方文件,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地方政府债务只能阳光化地经过预算程序发行,原地方融资平台不得再发生任何地方政府的变相举债;加之有《担保法》等法律的配套,地方政府及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因此,在中国除地方政府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担保债务外,已不存在一般意义的其他“或有债务”。穆迪的前述判断,放在中国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图景中,显得十分突兀而难以成立。
退一万步讲,即使2020年中国政府债务余额真的达到相当于GDP45%的水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仍属较低水平,明显低于欧盟60%的预警线,更与美国的近100%、日本的近250%不可同日而语。再考虑到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经济的成长性,结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给出的前景表现,以及中国经济调控体系综合的风险防控能力,穆迪此次调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做法实为不妥。
“本届电影节,来自‘一带一路’沿线有47个国家的电影人和电影机构,共申报了1016部影片,占到近四成,数量更是超过历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上海国际电影节翻开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新的华彩篇章。
在观影中感受多样文化的精彩
“一带一路”展映单元的10余部优秀影片,以多样的摄制风格和丰富的镜头语言,在大银幕上集中呈现电影人视角中的“一带一路”沿线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让广大电影节观众在观影中感受多样文化的精彩,在互鉴互学中缩短心心相通的距离。
摩天大楼,阳光海滩,现代都市……在好莱坞式的景色和西方想象被过度消费之后,拓展电影视觉表达的可能性在哪里?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带一路”展映单元,来自不丹、马来西亚、菲律宾、阿富汗、伊朗、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传统“电影产出大国”之外的国家通过电影展示本国风土人情,用本国多姿多彩的文化与生活为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增色,通过异域风景和人文底蕴重新定义了中国观众对沿线国家的想象。
不丹导演宗萨钦哲仁波切以“小而美”的电影作品《嘿玛 嘿玛》把观众带入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密林深处,五颜六色的面具与富含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和仪式结合在一起,不留痕迹地糅合了佛教精神与现代社会、虚拟世界和真实人性。
在电影文化交流中促进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是沟通不同社会的桥梁和通道,其所共商、共建、共享的区域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不仅指向的是物,也是经济繁荣;在历史的整体视域下,更在于文化的交流、互通与理解。艺术无国界,展映片亦庄亦谐,有沉重的正剧,也有讽喻的喜剧,它们创造的不仅是电影文化的多元色彩,也是人类文化基因中共通的喜怒哀乐。
阿富汗电影《依依惜别》以一对少年恋人的离合为主线,展开阿富汗平民颠沛流离的生态画卷,在不能实现的爱情背后,更痛苦的是部族冲突、家园被毁、流亡他乡。《克罗地亚宪法》刻画了住在同一栋楼里、性格迥异的四个人物,在日常相处中,因为信仰、教养、职业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相互之间摩擦不断,但他们又在矛盾中发现人性的美好。印度电影《追梦》讲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丈夫回家的期待和一个不良青年不劳而获的白日梦。罗马尼亚喜剧《两张彩票》则讲述一个小镇的三名男子在寻找遗失的彩票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战争中的流离失所,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友好,贫困中的挣扎,生活的意外之喜……这些电影讲述了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人类共同的命运和情感,在观众“共情”的情绪中,缩减了地理和文化的距离,增加了彼此的亲近感。
此外,中国还积极与各国展开影视合作,如中印合拍的电影《功夫瑜伽》、中捷合拍的动画片《熊猫与小鼹鼠》等,使中国故事日渐深入人心,加深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风貌特征。蕴含跨国思维的中国电影作品将更多地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文娱生活中;同时,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中,越来越多充满异域风情的外国电影也将与中国观众见面,将沿线国家多姿多彩的文化与生活娓娓道来。
6月23日,2017年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开幕式在成都华侨城大剧院举办。
本届电影节将为观众展映33部影片,组织200场观影活动,让更多观众一起感受光影艺术的魅力。
开幕式上,金砖五国合拍片《时间去哪儿了》主创中国导演贾樟柯、巴西编剧婕布瑞娜·阿尔梅达、俄罗斯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印度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南非导演贾梅尔·奎比卡等悉数亮相。评委会成员中国导演谢飞、巴西导演爱德华多·瓦伦特、俄罗斯导演谢尔盖·莫克里茨基、印度导演尼拉坎塔·雷迪、南非导演索利斯瓦·西索尔也陆续登场。陆川、周冬雨、韩庚、李宇春、董子健等电影人担任本届电影节的“电影使者”,重磅推出本届电影节的10部参赛影片。李玉刚、戴玉强等歌手倾情献唱。
24日还将举办金砖国家电影合作论坛,来自五国的导演、主创和其他知名电影人将围绕“金砖国家电影合作之路”分享各国电影发展成果,深度探讨五国合拍影片、深化市场合作等议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出席开幕式并宣布电影节开幕。副省长杨兴平致辞。
各国文化玩跨界
整台晚会以“文明之约”为核心理念,通过“文明——时间的礼物”“电影——全球的共享”“创新——世界的未来”三个篇章,体现人文精神的交相辉映,分享和融通电影的精华,彰显金砖五国电影文化的新视野、新格局。
开场舞蹈《文明之约》以五个国家代表性舞蹈向全世界传递时光的礼物。在舞蹈《青花中国风》中,芭蕾舞与杂技上演了一场跨界之秀,演员们身着青花瓷花纹的衣服,中西方文化在舞蹈和杂技间完美融合。中国歌手李玉刚与俄罗斯女歌手安瑞娜·德姆斯金混搭表演,联袂演绎一段跨越国界、语言、文化的视听传奇。
开幕式上还出现了经典电影《流浪者》《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黄土地》《中央车站》《真心无泪》的片段,重温影片中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场景,勾起了观众的美好回忆。
此外,本届电影节的“电影使者”李宇春、陆川、韩庚、周冬雨、董子健在现场为观众推荐了角逐“熊猫奖”的十部参赛影片。
四川元素贯穿全场
在戏曲节目“群英荟萃”中,国粹京剧与特色川剧在黑色的纱幕背后,展开一幅中国经典艺术的大美画卷,三部与戏曲有关的电影轮番上演:中国电影开山之作《定军山》、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和四川文化名人魏明伦担任编剧、夺得东京国际电影节多项大奖的《变脸》。开幕式总导演段嵘告诉记者,纱幕的选取也是别有用心,“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紧密联系,我们也希望用这种方式让观众能像看电影一样观看戏曲,欣赏光与影的艺术。”
不仅如此,四川元素贯穿全场,而且国际范儿十足。开场表演时,在舞台背景的屏幕上,展现了成都从3000年前的古蜀文明到现代生态城市的发展变迁。在所有的礼仪环节,背景音乐都是用交响乐演奏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来自西华大学的学生参演了《文明之约》《青花中国风》等四个节目。
昨晚,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宁剧院举行,“亚新奖”各大奖项的最终归属当场揭晓。其中,马来西亚《分贝人生》获最佳影片、最佳摄影、最佳男主角3个奖项。
“亚洲新人奖”创办于2004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除金爵奖外的另一重要竞赛单元。入围今年“亚洲新人奖”最终评选的共有14部影片,分别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
图为听到影片获奖,电影《分贝人生》主创人员起身互相拥抱。
最近,作为国际主要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此举引起多方面关注,并有可能对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在海外市场发债融资的中资机构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穆迪是全球评级市场中已在客观上形成寡头垄断地位的三大评级机构之一,虽然其具有信息收集、整理方面的多年积淀和值得标榜的专业特长,但此次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却暴露出其缺乏对中国经济成长性的深刻理解、缺少对深化供给侧改革中潜力释放的趋势估量,以及对中国管理当局相关政策的认知不足。
中国作为经济社会正在转轨中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处于2011年以来的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中,正有望由逐年增速下行转而达到一个探底企稳的新的转折点。穆迪对中国当下的情况分析与基本结论的引出,在不少方面套用对一般经济体的处理方法,其实是十分不适宜的。穆迪此次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的做法颇值得商榷。
债务余额增速预判失之于危言耸听
穆迪在报告中指出,中国2018年政府直接债务余额将达GDP的40%,而2020年将达45%,这个结论对于中国实际情况的估算和未来预测是量值偏高的。
2016年末,中国这一指标的实际情况是中央国债余额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12.01万亿元和15.32万亿元,合计27.33万亿元,相当于GDP初步核算数74.41万亿元的36.7%。在今后2年到4年内,虽不排除这一指标水平可能有所上升,但只要清楚了解了中国管理当局在公债(国债、地方债)管理方面的基本政策取向,便可知政府举债将受到严格控制。很难想象,未来4年内中国政府债务余额能一路上升到GDP的45%——假设中国未来4年GDP年均增长率为6.5%(这是为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所倒算出的“保证速度”),2020年GDP规模将达95.7万亿元以上,而其中45%部分的绝对额为43万亿元,这将比2016年的总数高出15.7万亿元。穆迪的这个假设图景,显得太走极端而失之于轻率和危言耸听了。
忽视中国经济基本面与成长性
评级预测应以“前瞻性”引导市场行为,结合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走势作出相关预测和判断,是十分关键的评级要领。
我们不否认中国在引领经济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还面临种种挑战与困难,但2015年末以来的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态势已出现了自2011年经济下行后绝无仅有的连续6个季度增速在6.7%以上,且近两个季度还略有上升的“小平台”状况,各项经济指标亮点纷呈,经济运行总体上有望在“稳中求进”中迎来“新常态”由“新”入“常”的转换点。这是由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经济社会的巨大成长性给予支撑的。
如看到这个很可能发生在2017年至2018年的大概率事件,便绝无充分理由在当下看低中国政府管理当局控制政府债务规模的底气与定力。目前,穆迪在这个至少应保持“观望期”姿态的“节骨眼上”,却以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给出“看空”的明确指向,这绝对不是其应有的公允态度和前瞻水平了。
不了解中国法律制度规定
且罔顾基本的国际对比
穆迪的预测和判断,与其报告所称的中国政府或有债务在地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方面“将持续增长”这一认识有密切关联,但这恰恰表现出了穆迪对近年来中国相关法制建设情况缺乏了解。中国已修订的《预算法》和与其配合的官方文件,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地方政府债务只能阳光化地经过预算程序发行,原地方融资平台不得再发生任何地方政府的变相举债;加之有《担保法》等法律的配套,地方政府及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因此,在中国除地方政府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担保债务外,已不存在一般意义的其他“或有债务”。穆迪的前述判断,放在中国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图景中,显得十分突兀而难以成立。
退一万步讲,即使2020年中国政府债务余额真的达到相当于GDP45%的水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仍属较低水平,明显低于欧盟60%的预警线,更与美国的近100%、日本的近250%不可同日而语。再考虑到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经济的成长性,结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给出的前景表现,以及中国经济调控体系综合的风险防控能力,穆迪此次调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做法实为不妥。
“本届电影节,来自‘一带一路’沿线有47个国家的电影人和电影机构,共申报了1016部影片,占到近四成,数量更是超过历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上海国际电影节翻开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新的华彩篇章。
在观影中感受多样文化的精彩
“一带一路”展映单元的10余部优秀影片,以多样的摄制风格和丰富的镜头语言,在大银幕上集中呈现电影人视角中的“一带一路”沿线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让广大电影节观众在观影中感受多样文化的精彩,在互鉴互学中缩短心心相通的距离。
摩天大楼,阳光海滩,现代都市……在好莱坞式的景色和西方想象被过度消费之后,拓展电影视觉表达的可能性在哪里?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带一路”展映单元,来自不丹、马来西亚、菲律宾、阿富汗、伊朗、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传统“电影产出大国”之外的国家通过电影展示本国风土人情,用本国多姿多彩的文化与生活为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增色,通过异域风景和人文底蕴重新定义了中国观众对沿线国家的想象。
不丹导演宗萨钦哲仁波切以“小而美”的电影作品《嘿玛 嘿玛》把观众带入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密林深处,五颜六色的面具与富含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和仪式结合在一起,不留痕迹地糅合了佛教精神与现代社会、虚拟世界和真实人性。
在电影文化交流中促进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是沟通不同社会的桥梁和通道,其所共商、共建、共享的区域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不仅指向的是物,也是经济繁荣;在历史的整体视域下,更在于文化的交流、互通与理解。艺术无国界,展映片亦庄亦谐,有沉重的正剧,也有讽喻的喜剧,它们创造的不仅是电影文化的多元色彩,也是人类文化基因中共通的喜怒哀乐。
阿富汗电影《依依惜别》以一对少年恋人的离合为主线,展开阿富汗平民颠沛流离的生态画卷,在不能实现的爱情背后,更痛苦的是部族冲突、家园被毁、流亡他乡。《克罗地亚宪法》刻画了住在同一栋楼里、性格迥异的四个人物,在日常相处中,因为信仰、教养、职业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相互之间摩擦不断,但他们又在矛盾中发现人性的美好。印度电影《追梦》讲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丈夫回家的期待和一个不良青年不劳而获的白日梦。罗马尼亚喜剧《两张彩票》则讲述一个小镇的三名男子在寻找遗失的彩票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战争中的流离失所,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友好,贫困中的挣扎,生活的意外之喜……这些电影讲述了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人类共同的命运和情感,在观众“共情”的情绪中,缩减了地理和文化的距离,增加了彼此的亲近感。
此外,中国还积极与各国展开影视合作,如中印合拍的电影《功夫瑜伽》、中捷合拍的动画片《熊猫与小鼹鼠》等,使中国故事日渐深入人心,加深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风貌特征。蕴含跨国思维的中国电影作品将更多地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文娱生活中;同时,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中,越来越多充满异域风情的外国电影也将与中国观众见面,将沿线国家多姿多彩的文化与生活娓娓道来。
6月23日,2017年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开幕式在成都华侨城大剧院举办。
本届电影节将为观众展映33部影片,组织200场观影活动,让更多观众一起感受光影艺术的魅力。
开幕式上,金砖五国合拍片《时间去哪儿了》主创中国导演贾樟柯、巴西编剧婕布瑞娜·阿尔梅达、俄罗斯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印度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南非导演贾梅尔·奎比卡等悉数亮相。评委会成员中国导演谢飞、巴西导演爱德华多·瓦伦特、俄罗斯导演谢尔盖·莫克里茨基、印度导演尼拉坎塔·雷迪、南非导演索利斯瓦·西索尔也陆续登场。陆川、周冬雨、韩庚、李宇春、董子健等电影人担任本届电影节的“电影使者”,重磅推出本届电影节的10部参赛影片。李玉刚、戴玉强等歌手倾情献唱。
24日还将举办金砖国家电影合作论坛,来自五国的导演、主创和其他知名电影人将围绕“金砖国家电影合作之路”分享各国电影发展成果,深度探讨五国合拍影片、深化市场合作等议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出席开幕式并宣布电影节开幕。副省长杨兴平致辞。
各国文化玩跨界
整台晚会以“文明之约”为核心理念,通过“文明——时间的礼物”“电影——全球的共享”“创新——世界的未来”三个篇章,体现人文精神的交相辉映,分享和融通电影的精华,彰显金砖五国电影文化的新视野、新格局。
开场舞蹈《文明之约》以五个国家代表性舞蹈向全世界传递时光的礼物。在舞蹈《青花中国风》中,芭蕾舞与杂技上演了一场跨界之秀,演员们身着青花瓷花纹的衣服,中西方文化在舞蹈和杂技间完美融合。中国歌手李玉刚与俄罗斯女歌手安瑞娜·德姆斯金混搭表演,联袂演绎一段跨越国界、语言、文化的视听传奇。
开幕式上还出现了经典电影《流浪者》《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黄土地》《中央车站》《真心无泪》的片段,重温影片中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场景,勾起了观众的美好回忆。
此外,本届电影节的“电影使者”李宇春、陆川、韩庚、周冬雨、董子健在现场为观众推荐了角逐“熊猫奖”的十部参赛影片。
四川元素贯穿全场
在戏曲节目“群英荟萃”中,国粹京剧与特色川剧在黑色的纱幕背后,展开一幅中国经典艺术的大美画卷,三部与戏曲有关的电影轮番上演:中国电影开山之作《定军山》、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和四川文化名人魏明伦担任编剧、夺得东京国际电影节多项大奖的《变脸》。开幕式总导演段嵘告诉记者,纱幕的选取也是别有用心,“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紧密联系,我们也希望用这种方式让观众能像看电影一样观看戏曲,欣赏光与影的艺术。”
不仅如此,四川元素贯穿全场,而且国际范儿十足。开场表演时,在舞台背景的屏幕上,展现了成都从3000年前的古蜀文明到现代生态城市的发展变迁。在所有的礼仪环节,背景音乐都是用交响乐演奏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来自西华大学的学生参演了《文明之约》《青花中国风》等四个节目。
昨晚,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宁剧院举行,“亚新奖”各大奖项的最终归属当场揭晓。其中,马来西亚《分贝人生》获最佳影片、最佳摄影、最佳男主角3个奖项。
“亚洲新人奖”创办于2004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除金爵奖外的另一重要竞赛单元。入围今年“亚洲新人奖”最终评选的共有14部影片,分别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
图为听到影片获奖,电影《分贝人生》主创人员起身互相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