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2018
共济失调型脑瘫,你了解多少?
小儿患了脑瘫,通常会表现出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伴有癫痫发作。小脑损害类小儿脑瘫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型脑瘫。下面,为大家讲讲共济失调型脑瘫的相关知识。
1.全小脑性共济失调:全小脑性共济失调又称静止性运动性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初期表现为步行障碍,继而出现上肢协调运动障碍,有的合并锥体系征、视觉症状、迷路症状;还表现为静止性协调障碍,如站立不稳或不可能站立,伴有构音障碍及眼震等。该情况多见于小脑变性及萎缩。
2.小脑半球性共济失调:又称运动性小脑共济失调,因小脑半球异常则使患者身体向受累侧半球倾斜;如四肢出现运动性共济失调则为两侧半球受损或病变处小脑与红核结合臂交叉部,此类疾病多进行性缓慢隐袭。多见于小脑梗死性血管病等。
3.小脑蚯蚓部性共济失调:小脑蚯蚓部病变引起的共济失调又称姿势性小脑共济失调,或躯干性共济失调。它主要表现为行走、站立、坐位时的平衡障碍、躯干共济失调及语言障碍,患者不能坐稳,而四肢的协调运动往往正常。患者向前或向后倾倒是小脑蚯蚓部疾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