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福州中公教育 follow

@kd12673046

Followers0

Blogs482

Video0

Comments0

02-10-2020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热点话题:法律出手,“傍名牌”凉了

【热点背景】
“傍名牌”曾经一度是很多中小品牌迅速崛起的“捷径”,这让很多品牌不得不预防性地注册很多与本品牌相似的商标。不过,这种此前大多只是受到舆论谴责的“捷径”,如今则受到了法律的打击。日前,经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判决,“九粮液”“九粮春”等产品的行为被认定为侵犯“五粮液”“五粮春”所享有的商标专用权,前者立即停产并赔偿损失。
历时6年,经历一审、二审以及最高院再审,五粮液诉“九粮液”等侵权案件终于胜诉。这一判例,无疑给那些仍在肆无忌惮傍名牌或正准备傍名牌的企业一个警告。法律就该定纷止争,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一直以来,类似“九粮液”这样的傍名牌行为层出不穷,如“康帅博”之于“康师傅”,“周佳牌”之于“雕牌”,“脉劫”之于“脉动”,“豪牛”之于“蒙牛”,“雷碧”之于“雪碧”等,都是这样。这中间,不排除有些“李鬼”已经完成了商标注册,但鉴于其与知名商品名称、包装等的高度近似,仍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而在现实中,尽管被侵权企业每每主张权益,但成功维权的并不多。
(《光明日报》2019年08月02日02版:《法律出手,“傍名牌”凉了》 斯远)
【模拟试题】
近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判决,“九粮液”“九粮春”等产品的行为被认定为侵犯“五粮液”“五粮春”所享有的商标专用权,前者立即停产并赔偿损失,历时6年,五粮液诉“九粮液”等“傍名牌”的侵权案件终于胜诉。对于“傍名牌”行为,你怎么看?
【中公热点解析】
“傍名牌”曾经一度是很多中小品牌迅速崛起的“捷径”,而五粮液胜诉的事件,让这种此前大多只是受到舆论谴责的“捷径”,如今则受到了法律的打击,无疑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具有十分清晰的导向意义。
一直以来,类似“九粮液”这样的傍名牌行为层出不穷,如“康帅博”之于“康师傅”,“周佳牌”之于“雕牌”,“脉劫”之于“脉动”,“豪牛”之于“蒙牛”,“雷碧”之于“雪碧”等。虽然这样的“傍名牌”或许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长远来看,一味的傍名牌,不仅没有创造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这无疑于当下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之路背道而驰。还有很多“傍名牌”的企业,质量参差不齐,误导消费者,也容易败坏原本名牌产品的声誉,进而影响到整个市场的健康、长远、有序的发展。
此次五粮液成功维权,也是在一审二审均败诉的情况,在最高院申请才出现转机。这场长达6年的旷日持久的官司,所花费的金钱、时间、精力等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做到。这也揭示了维权成本高是“傍名牌”行为屡禁不彼的深层次原因。此外,侵权企业生产销售比较隐蔽,难以追根溯源的取证难,以及处罚力度太小,无法让傍名牌企业感觉到“疼”也进一步导致了“傍名牌”行为的泛滥。最后来说,地方保护主义,也为此等侵权行为撑起了“保护伞”。
因此,为了斩断“傍名牌”的生存链条。一是市监局等主管部门积极作为,从源头开始治理,开展专项打击活动,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打造清朗的市场环境。二是名牌企业也要加强维权意识,敢于积极举报、诉讼,与此歪风邪气坚决斗争。三是发挥法律的保护和惩戒作用,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加大对“傍名牌”行为的处罚力度,例如增加赔偿金,挂钩征信系统等。四是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诚信理念,利用主流媒体、政府两微一端等推送精美的“菜肴”,而更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作这每一道菜里面的盐。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