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2020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热点话题:网红城市的正确发展道路
【热点背景】
重庆,113.6亿次;西安,89.1亿次;成都,88.8亿次……在某短视频平台公布的2018年城市形象短视频播放数据中,中西部城市表现亮眼。短视频传播助力“网红城市”脱颖而出,引发人们对城市形象传播的思考。从眼花缭乱的“8D魔幻立交”到潇洒烂漫的“橘子洲焰火”,再到清新自如的“小酒馆”,“网红城市”之所以能火会红,与自带流量特征的城市地标和娱乐休闲元素密不可分。包括短视频在内的移动媒介凭借着高互动、强社交属性,充分调动了用户记录和发现城市魅力的积极性,城市形象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人民日报》2019年7月17日)
【模拟试题】
西安、重庆、杭州、成都……一个个由短视频、直播等新传播方式塑造的“网红城市”,在广大年轻群体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对于当下火爆的“网红城市”,你怎么看?
【中公热点解析】
网红城市,将城市中的新奇、活力元素,切入年轻人日常化、碎片化、即时性的媒体使用习惯,在“日用而不知”的过程中,为当下青年人提供了一条感知城市、了解城市的渠道。当然,许多“网红城市”之所以榜上有名,除了城市魅力、网友好奇等因素,城市自身的主动作为同样不可忽视。有的城市,以官方身份注册账号,文章、图片、短视频等已然是“常规操作”;有的城市,在既有宣传片基础上,增加直播、短视频等宣传力度;还有的,在已经形成人气的场所中,增加鲜明的可视化元素,让来访者拍个痛快。
重视传播,同时也要正视传播,特别是不以营销论成败。靠营销走红固然值得称道,但也不宜过度拔高城市营销的价值。正如有人指出的,“无论是千年古都、汉唐文明积淀的西安,天府之国成都,还是巴渝之地山城重庆,都很难用‘网红’一词简单概括”。“网红城市”的超高人气,其实是城市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乃至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网红城市要想长久,则需要在顺应既有城市形象基础上,以适当方式在新媒体平台投放创意作品。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生硬地将“乡土”“传统”“地方”,转变为“时尚”“前卫”或“洋气”;也不能刻意用巨大的投入,盲目制造“高大全”“国际化”的形象。要在具体思考本地生活与网络关注的基础上,顺势而为扩大两者之间的正向交集,在充分尊重居民自发性表达与创意作品之间的生命纽带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文化特色的移动表达。最后,在传播活动获得一定正向回馈之后,思考用实际建设行为,提升城市实体场所、城市公共活动的质量。具体而言,便是用“线上”的关注度,校准“线下”的城市建设活动;同时以“线下”的建设,涵养城市生活活力与自我表现力。
重庆,113.6亿次;西安,89.1亿次;成都,88.8亿次……在某短视频平台公布的2018年城市形象短视频播放数据中,中西部城市表现亮眼。短视频传播助力“网红城市”脱颖而出,引发人们对城市形象传播的思考。从眼花缭乱的“8D魔幻立交”到潇洒烂漫的“橘子洲焰火”,再到清新自如的“小酒馆”,“网红城市”之所以能火会红,与自带流量特征的城市地标和娱乐休闲元素密不可分。包括短视频在内的移动媒介凭借着高互动、强社交属性,充分调动了用户记录和发现城市魅力的积极性,城市形象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人民日报》2019年7月17日)
【模拟试题】
西安、重庆、杭州、成都……一个个由短视频、直播等新传播方式塑造的“网红城市”,在广大年轻群体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对于当下火爆的“网红城市”,你怎么看?
【中公热点解析】
网红城市,将城市中的新奇、活力元素,切入年轻人日常化、碎片化、即时性的媒体使用习惯,在“日用而不知”的过程中,为当下青年人提供了一条感知城市、了解城市的渠道。当然,许多“网红城市”之所以榜上有名,除了城市魅力、网友好奇等因素,城市自身的主动作为同样不可忽视。有的城市,以官方身份注册账号,文章、图片、短视频等已然是“常规操作”;有的城市,在既有宣传片基础上,增加直播、短视频等宣传力度;还有的,在已经形成人气的场所中,增加鲜明的可视化元素,让来访者拍个痛快。
重视传播,同时也要正视传播,特别是不以营销论成败。靠营销走红固然值得称道,但也不宜过度拔高城市营销的价值。正如有人指出的,“无论是千年古都、汉唐文明积淀的西安,天府之国成都,还是巴渝之地山城重庆,都很难用‘网红’一词简单概括”。“网红城市”的超高人气,其实是城市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乃至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网红城市要想长久,则需要在顺应既有城市形象基础上,以适当方式在新媒体平台投放创意作品。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生硬地将“乡土”“传统”“地方”,转变为“时尚”“前卫”或“洋气”;也不能刻意用巨大的投入,盲目制造“高大全”“国际化”的形象。要在具体思考本地生活与网络关注的基础上,顺势而为扩大两者之间的正向交集,在充分尊重居民自发性表达与创意作品之间的生命纽带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文化特色的移动表达。最后,在传播活动获得一定正向回馈之后,思考用实际建设行为,提升城市实体场所、城市公共活动的质量。具体而言,便是用“线上”的关注度,校准“线下”的城市建设活动;同时以“线下”的建设,涵养城市生活活力与自我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