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于秋 follow

@kb12499442

Followers0

Blogs141

Video0

Comments0

07-17-2019

三伏天,吃“三肉”,饮“三茶”,食“三粥”,避暑邪,少生病!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一旦过不好三伏,易落下病根儿,导致秋冬容易生病,危害身体健康。

因此,三伏天养生,首先就是要注意——避暑邪。

三伏天,吃“三肉”,饮“三茶”,食“三粥”,避暑邪,少生病!




三伏天,吃“三肉”

三伏天,要注意清补,食肉,可以选择下面三种。

1、羊肉

伏羊一碗汤,赛过吃生姜;伏羊一碗汤,不用医生开药方!

说起伏羊,其历史可追溯到尧舜时期。

伏羊,是在三伏天吃羊肉,既排毒养颜,又开胃解馋。

所以,入伏时,吃点羊肉,喝点羊肉汤,是不错的选择。

2、鸭肉

鸭肉,性偏凉,入脾、胃、肺及肾经,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

伏天,吃点鸭肉,可消暑滋阴、健脾化湿、补益虚损,为夏季清补之佳品。

此外,鸭肉蛋白质高,脂肪含量适中,不必担心吃鸭肉发胖的问题。

3、兔肉



兔肉有益。,性凉、味甘,可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凉血解热。

兔肉中,所含的脂肪和胆固醇,低于其他肉类,且脂肪又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心血管健康,十分

所以,在炎热的伏天,吃点兔肉,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伏天,饮“三茶”

三伏天,湿热重,适当饮伏茶,可清热解毒,解暑降温。

1、白鼓丁菊花茶

用白鼓丁、金银花、菊花、桂花,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可清热解毒,下火消炎,是伏天不错的茶饮。

白鼓丁,有清热、解毒、利尿之效,可泻火除湿,改善湿热。

并且,白鼓丁有“天然抗生素”之称,被中药界誉为清热解毒的“八大金刚之一”,可很好的去火消炎,预防伏天上火。

菊花,是清热解毒、下火的好帮手,可快速降火,与白鼓丁搭配,清热解毒效果加倍。

金银花,可疏热散邪、清解血毒,经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性质温和,拥有独特的花香,可舒缓情绪,消除沮丧、缓和压力,帮助身体对抗“夏乏”。

这几种搭配在一起,在入伏后,泡上一杯,清热解暑,去火消炎,大有益处。郑州不孕不育医院排名:http://byby.tjyy120.com/zztjyy/

2、藕叶富丁茶

取藕叶、富丁,白鼓丁,搭配泡水喝,可清暑热、利水排毒。

藕叶,有清热、解暑、利湿、开胃之效。

富丁,消暑热,解毒、消炎杀菌、健胃消积。

白鼓丁,还有“尿床草”之称,有很好的利尿排毒之效。

三者搭配在一起,也是伏天不错的茶饮选择。

3、紫苏生姜饮

紫苏叶、陈皮,洗净;生姜切片,三种食材,入水同煮,加冰糖,待凉后饮用即可。

紫苏,可发汗解表,生气宽中,健脾祛湿、防暑降温。

生姜,可驱赶病邪,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陈皮,可健脾和胃,搭配在一起,养生效果加倍。

三伏天,食“三粥”



三伏天,暑热闷湿,易伤津耗气,此时,吃点“消暑粥”,十分有益。


1、绿豆百合粥
做法:
两小把绿豆,清洗干净,放入碗中,备用。
锅中加适量的水烧开,把绿豆倒入锅里。
百合,反复洗干净,备用。
绿豆小火煮二十分钟,倒入百合中火煮5分钟关火即可。

绿豆,性凉味甘,能清热解暑,润喉止渴。

百合有清心润肺,安神去躁。


2、西瓜翠衣粥
做法:
处理好的西瓜翠衣切成条,备用;
锅中加入水和大米,烧开转小火煮30分钟至,米粒熟软;
掀开盖子,加入姜丝、西瓜翠衣条,煮1分钟;
加入少量白糖,搅拌均匀,撒入葱花,即可;
西瓜翠衣,比西瓜瓤的营养价值更高,可治暑热烦渴、中暑等症状。


3、红豆芡实薏米粥
做法:
把赤小豆和芡实,倒进大碗里,加水浸泡约8小时左右。
将薏米炒熟,备用;
浸泡过的赤小豆、芡实倒进锅里,加入炒好的薏米,煮大约两小时,煮至熟烂即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此粥,可以健脾祛湿,有助于去除暑湿,促进身体健康。


三伏天,做“三防”

1、眼睛防晒

据调查研究,眼睛长期处于紫外线下,易增加患白内障的几率,配戴防晒眼镜是眼睛在夏天必备首先。

2、肠胃防凉



夏季是冷饮热卖期,也是肠炎高发期。

习惯性的喝冷饮,吃冰镇食物,肠胃根本受不了,同时也会使寒气入侵身体。

3、颈椎防吹

三伏天开电扇,吹空调是常事,也是颈椎病的高发期。

颈椎病的危害很多,头晕、眩晕、视力模糊等等。

不要让颈椎长时间暴露在冷气之下,可稍加遮盖。

三伏天,揉“三窝”


人体有几大“养生窝”。

适度按摩,可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三伏时节,适合按揉下面三大养生窝,可助力身体健康。

1、按腘窝

腘窝,就是双侧膝盖后方的凹陷处。

腘窝,为十二正经中肝经、肾经、膀胱经经脉循行区域,有委中穴。

把手掌搓热,来回搓擦两侧腘窝,间断按压穴位,也是以局部发热、酸胀为宜。

2、按脚窝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脚窝里藏着人体保健要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涌泉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均有重要作用。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3、按腋窝


按揉腋窝,可祛除心脏的火郁毒素。

将四指并拢置于腋窝下,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每10圈交换一次,共按摩100~200次。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