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李军旗 follow

@kb11925277

Followers0

Blogs171

Video0

Comments0

08-10-2019

社交恐惧,究竟在恐惧什么

社交恐惧症,究竟在恐惧什么?
人在社会,就是社会人,社交是一个逃不脱的东西。但,有些人为社么害怕社交到社交恐惧症呢?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专家李军旗博士解释说——社交的可怕之处在于,你会不由自主的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你总会想着去满足别人期待你的那些你目前并不存在的特质,或是你试图通过伪装来获得别人的认可而损害了你自我认同的能力。
参加团体活动,总害怕自己衣着不得体,表现太low;遇到了喜欢的姑娘,总感觉自己完全配不上对方所以一开始就放弃了追求;去饭店吃饭,总感觉别人在偷偷看自己,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引来别人质疑的眼光。
社交恐惧症的直接原因来源于对自我的不接纳,自我认同程度不高,心理边界不清晰,对自身与外界没有清醒的认知。
再往更深的层次探究,社交恐惧症本质原因在于,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矛盾。
我们大部分人的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其实是需要来自于童年时家长、老师、社会的鼓励与认同,这些来自外界的认同会给予不成熟的个体以滋养和鼓励,从而使个体感到被外界接纳,感到社交环境是安全的,他敢于去诚实的表达他自己。
他知道诚实的表达自己不会被否定,不会受到伤害,所以他的人格能够得到释放与外界环境的正向反馈,从而逐步建立起对自己的认同,他会相信,他自己真实的姿态是被肯定的,是值得被爱的。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或者说世界上大部分精神文明程度、教育理念不是那么发达的地方,人们的自我认同度与自信心普遍不高。
尤其是在我国,大部分父母并不懂得如何照顾、关爱子女,如何给予子女以正确的引导与包容,如果给予子女爱的滋养,所以,我们大部分人的童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缺憾与创伤。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倾向于通过“诱导”、“威吓”、“打骂”、“作比较”来令我们达到父母的期望。
大部分的父母在一开始就给孩子设了限,他们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孩子的未来和人生,并自认为他们规划的路线就是最好的。
一旦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想法,表露自己的意志,家长就会判定那是“幼稚的”,“危险的”,直接否定、打压孩子的想法。
最开始的来自父母的“管教”“否定”与“打压”是大多数人不自信、不认同自己的最原始的原因,父母在儿童的心目中扮演的是权威的角色,因此这种打压与否定首先对儿童造成的就是自我怀疑。
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自我意志逐渐完善,会在一定程度上“自愈”自己以往的创伤。
但是,因为整个大的教育环境都有些不可避免的扭曲,个体在上初中、上高中的正值青春期的敏感时期会受到欺凌、负面的对比、扭曲的引导与鼓励,而令我们大部分人越来越偏离自我认同,(或者说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中并不鼓励个体自我认同感的建立,而是强调集体主义扼杀个体的个性),转而不得以的去追逐社会认同。
在校园里,学生之间会无形的分出许多不同的“阶级”,这些阶级甚至比成人社会的阶级更加泾渭分明。因为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普遍十分的敏感,相信经历过那个阶段的人都能明白那种感受:
家里有钱的比家境贫寒的“阶级”更高;长的好看的比长的平庸的“阶级”更高;人脉广认识的混混多的比老老实实的学生“阶级”更高。
并且那些“高阶级”的孩子因为没有充分的同理心,也需要自我表现和通过欺凌、或在心理上压倒他人来获得自我认同感;而那些“低阶级”的孩子又因为心理边界不清晰,没有足够的能力也不甘去反抗,所以在初中与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最容易形成社交恐惧与社交焦虑的时期。
不仅如此,许多人还因为在初中高中校园里被欺凌、在心理上总觉得低人一等而导致直到他成年后还一直无法摆脱从前的心理阴影,还总是会不自觉的觉得自卑,并且如果他在初高中阶段有过特殊的被欺压的体验的话,当时的情境甚至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心锚,变成他永久的心理阴影。
社会认同是一种金字塔结构,能得到社会认同的人将只是一小部分。
对于儿童意志的错误灌输,令个体没有关注于自身的发展与自我的认同,是现在大多数人不幸福、感觉生活没有意义的重要原因。
因此,解决社交恐惧最根本的在于,建设自己的心理边界,逐步剔除社会认同给你造成的影响,建立自我认同。
而社交焦虑的本质来源于,幼年人格未完善时所经历的一些窘迫、糗事、失败等所造成的自卑。
这种自卑还会演化成习得性无助与习惯性逃避,令个体在人格发育的时期,不敢尝试,不敢迎接挑战,无法得到有利的成长与历练,从而使个体的心智不但没有得到提升,甚至会慢慢的“萎缩”。
社交焦虑会令你在和别人交往,走路,逛街,上课甚至打电话时都会感到不舒服,紧张,恐惧,脸红,心慌。
最可怕的还在于,这种焦虑如果在初期得不到缓解或转移的话,它会逐渐扩大化侵蚀你生活更多的层面,你会因为这种“焦虑”而产生更多的焦虑。
15岁与29岁左右是大众普遍会产生社交焦虑的两个年龄段。
15岁这个年龄段是在人格未完善时的自卑导致,如在初高中受到歧视与打压,或是因父母的不正确教育而导致个体的不自信。
29岁这个年龄段,则是在心智基本成熟却在社会生活中遭遇重大挫折、或家庭、职业、理想等有长期矛盾而逐渐产生挫败感与焦虑感。
在成人阶段形成的社交焦虑比在幼年阶段形成的社交焦虑会严重的多,原因在于:
1.心智基本成熟之后人就会习惯性给自己“定型”,很难自愈。
2.成人阶段要承担的责任很多,所以他既不“敢”改变自己,因为一个成年人“改变”自己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与风险;又会因这种焦虑影响了他的生活而承担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会令他的焦虑感越来越强。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