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李军旗 follow

@kb11925277

Followers0

Blogs171

Video0

Comments0

08-02-2019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陷入和亲职化关系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陷入了亲职化关系?
对于子女来说,他们往往很难察觉自己是否陷入了亲职化关系,因为这种模式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我们身在其中,早已经习惯。
以下是父母化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有的经历,可能帮助你审视一下自己的亲子关系:
作为父母的延伸而存在,例如“你要实现妈妈小时候没有完成的梦想”;
难以与父母交流,感觉永远都是你在单方面试图和父母沟通,而他们总是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
常常需要优先满足父母的期望,理应体察父母的需求和感受,但是难以指望或很少感受过父母对自己的理解;
害怕犯错或者判断失误,因为这会对父母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果父母需要,可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满足父母需求,牺牲自己的生活和时间来照顾父母;
如果看完以上几条你觉得“是我是我都是我”,那你很可能是一位父母化的孩子。
亲职化关系对孩子成年后有怎样的影响?
1. 情绪敏感
亲职化关系最持久、最恼人的影响之一就是子女在成年后的情绪会变得非常敏感。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感染(一般是负面情绪),把这种情绪内化到自己心中,并且沉浸在这种情绪中难以自拔。例如:
时刻关注别人,琢磨他们的感受;
别人感到痛苦时,你也会觉得不舒服;
觉得大部分时候你需要获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同;
2. 容易愤怒
父母化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成非常暴躁的人。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爱恨交加。有时他们不太理解自己的愤怒从何而来,但还是会对他人发火,特别是朋友们,男/女朋友,配偶和孩子。
他们可能会有爆炸性的或者被动性的愤怒,尤其当对方恰好提出了与父母类似的期望。因为一旦直面这个问题,过往一些难受的经历——向父母寻求慰藉却不可得,情感诉求得不到回应——就会再次袭上心头,失望、羞耻、自我批判的感觉只会让他们痛苦加倍。
3. 很难建立依恋联结
父母化的子女因为从小很少依赖父母,在长大后,会觉得和朋友、配偶,或者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难承认自己的确有依赖他人的需要。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容易让别人产生错觉:我是你的朋友,但感觉你其实并不需要我。长此以往,他们似乎成为了人群中的“另类”,并任由其形成交往过程中的恶性循环。相应的,他们进入婚姻的时间也可能较晚。
有孩子化的父母,我该怎么办?
1. 尝试客观地看待父母
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父母也和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有做错的时候。客观地看待父母并不意味着责备或是背叛,更不是不孝的表现。客观地看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角色颠倒问题,也许是改变的第一步。
2. 重新成为孩子
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能够让自己再次成为孩子的机会、一些能够成为真正的自己的情境,也许是突然想荡的秋千,莫名想吃的糖,小时候想去却没有去过的游乐场等等,也许小时候的你没有选择只能提前成长,但长大后的你,依然有能力在一些情景中,重新成为孩子。
3. 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
在一段安全的咨询关系中,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下,与专业的咨询师工作,探索那些被迫压抑的感受,与你真实的内在小孩对话,开始了解、关注、重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疗愈过去的创伤。
也许我们很难改变父母,但我们可以改善自己。停止恶性传递,不要再让这种不健康的亲子模式有意或无意的发生于你和他人的相处中。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