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董经理 follow

@ka12198391

Followers0

Blogs46

Video0

Comments0

07-11-2018

现在出手龙泉窑瓷器价格高吗

现在出手龙泉窑瓷器价格高吗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福建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制作瓷器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三国两两晋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南宋,极具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斑斓著称于世。龙泉青瓷分“哥窑”和“弟窑”:哥窑瓷品以紫口铁足、釉裂成纹、幻变见长;釉层饱满丰厚,釉色清灰淡雅,素有“金丝铁线”之美称。瓷器古色古香,庄重典雅,被视为瓷中珍品。弟窑则以晶莹润泽的青釉闻名天下。白胎厚釉、光泽柔和、温润如玉,其有棱线处,微露白痕为“出筋”,脚呈红色为“朱砂底”,被誉为“青瓷之花”。龙泉窑的突然兴起很可能和龙泉窑为宫廷烧造“贡品”有关。当时江南一带属于吴越国的钱氏王朝统治,钱氏王朝一直奉行与中原修好的策略,于是瓷器成了重要的“贡品”。有关专家在考古搜集时曾找到这样一件淡青釉罐,其外壁釉下写着“天福元年,重修窑炉,试烧官物,大吉”。天福元年也就是公元936年,天福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吴越国是宗后晋的,据此推测,当时所烧的“官物”除了吴越国宫廷自用以外,很可能还向石敬瑭进贡。当然,担任贡器烧造任务的主要是越窑,其贡器也称“秘色瓷”。秘色瓷起于晚唐,因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使用,故曰“秘色”。龙泉窑也烧过“秘色瓷”,宋人庄绰《鸡肋编》记载:“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庄绰一生大约经历了北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五代,曾在南北各地的郡县做官,足迹遍及京西、淮南、两浙、福建、江西、荆湖和广南,交游甚广,见闻颇丰,其记载应比较可信。从这一点来看,“秘色瓷”的第二阶段是后来居上的龙泉窑青瓷产品。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进贡的瓷器数量很大,《宋史》卷四百八十列传世家二(吴越钱氏)“太平兴国三年三月来朝,俶进……越器五万事,金扣越器百五事”。又《宋会要》:“太平兴国三年四月二日朝,俶进……瓷器五万事,金扣瓷器百五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当时贡奉北宋太宗的秘色瓷器达十万多件,如此巨大数量的贡瓷应该不是在自愿条件下进行的,而这样庞大的生产量也是越州窑所无力承担的。另一方面,越窑因为各方面原因而逐渐衰落,导致南方的制瓷中心向龙泉窑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越窑先进的制瓷技术传入龙泉,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迅速提高。龙泉窑以担负“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自身发展的契机,从北宋开始,龙泉窑逐渐取代越窑,一跃而为江南第一名窑。宋龙泉窑成交记录名称 类型 时间 价格(RMB)宋 龙泉窑鬲式炉 拍卖 2011-09-17 400万--400万宋 龙泉窑粉青釉 拍卖 2007-07-01 150万--220万宋 龙泉窑双鱼洗 拍卖 2007-06-16 300万--500万宋 龙泉窑琮式小 拍卖 2007-06-16 300万--500万宋 龙泉窑塔式罐 拍卖 2007-06-16 200万--300万宋 龙泉窑刻画印 拍卖 2004-06-04 380万--480万宋 龙泉窑莲瓣斗 拍卖 2004-06-04 150万--250万宋 龙泉窑杯 拍卖 2007-01-27 320万--460万深圳雍乾盛世艺术品展览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是经国家工商局、国家商务部委员会、国家文物局核准的综合性大型艺术品交易平台。公司位于深圳市地标性建筑—龙华商业中心汇海广场,主要经营土地矿山、房产、罚没资产、古董艺术品的拍卖(包括中国画,油画、瓷器、玉器、佛造像、明清家具、青铜金银器、古籍善本、邮品钱币、奇石、中外名酒、珠宝奢侈品)。公司隶属劳伦斯拍卖公司子公司、于北京,深圳,香港,美国各地均设有分公司进行业务开展。集团公司拥有雄厚的投资背景支持、强大的国家级文物专家顾问团、资深的拍卖业务队伍,丰富的艺术品运作交易经验。以创新、诚信的经营理念,严格遵守我国《拍卖法》、《文物保护法》、《拍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断完善拍卖工作程序。为国内外收藏家提供一个集鉴定、拍卖、展览、私恰、学术交流为一体的专业交易平台。征集联系人:董经理 征集热线:13677066548 13133831038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