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ors Connect

栗栗 follow

@darenQQ641042544

Followers0

Blogs129

Video0

Comments0

11-15-2018

2019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人物之班杜拉

2019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人物之班杜拉
更多有关天津教师资格、教师招聘的资讯请访问天津教师考试网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班杜拉的理论观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高频的考点。很多考生一想到班杜拉就脑袋大。今天帮助大家梳理、总结一下教招考试中班杜拉常考的知识点。一、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
社会认知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替代性学习,又称观察学习,模仿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1)观察学习的类型
①直接的观察学习:是指观察者对榜样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比如小孩模仿大人走路的样子。
②抽象性观察学习: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依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比如,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从男人公安迪身上获得了坚定的“信念”。
③创造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比如,李小龙发明截拳道。
(2)观察学习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经历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①注意过程:观察者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
②保持过程: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储存。
③动作再现过程:又称复制过程,观察者讲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化为外显的行为。
④动机过程: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
(3)强化的分类
①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②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受到的强化。比如,当教师强化一个学生的助人行为时,班上的其他人也将花一定时间互帮互助。
③自我强化: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比如,月初,小明给设置一个减肥5斤的标准,通过一月辛苦的训练,月末称重时发现减了6斤,马上奖励给自己一顿大餐。
二、学习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3)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①直接经验,又称成败经验。学习者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②替代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③言语说服。试图通过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动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数能感。
④情绪唤醒。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在充满紧张、危险的场合或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情绪易于唤起,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三、德育模式——社会学习模式
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人的复杂行为;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情感等促进自我期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人生心态。

©2025 16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