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2014
深圳同声传译培训后第一次实战英语口译
2014年12月11日仿佛就是一场梦。前几天接到策马翻译老师的留言,希望派我去担任译员,与策马资深译员王老师搭档完成本次同传任务。当天晚上,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没想到人生第一场正式的口译工作就是同传,没想到第一次同传做很不熟练的中翻英,没想到第一次做中翻英同传就遇到文科僧只学过两年的化学。然而,脑海中回荡的讲话和翻译声,以及手机中照片都证明:我真的做到了!
同传:与上课和考试都不那么一样 词汇:课堂上或CATTI考试中碰到的内容多是比较宏观的国家情况或某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的大概介绍,用词比较简单,主题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但我这次接触到的是化学品行业研讨会,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和了解,词汇都是那些乙烯、二甲苯、芳烃、异构化等日常中英文都很少用到词汇。我在准备时把这些生词都读了很多遍,自以为熟记在心,但在箱子里听到时依然不能在半秒内反应出来,造成了很多空漏。
而且在紧张的时候一些最基本的内容也可能会闹笑话,如“XXX女士”,我在第一次翻得时候居然译成了“Madame XXX”,在听到王老师译时才意识到应该是“Ms. XXX”,真是哭笑不得。
发言人:CATTI二级是公认的速度快,但和实际会场的发言人相比简直是小菜一碟。会场中就有一位发言人独白了5分钟且没有喘一口气,这对翻译速度和内容取舍判断是很大的考验。而且中国的演讲者喜欢念稿,没有停顿思考的时间,导致我连带稿同传都跟不上他们的速度(也与对稿件不够熟有关)。
而且,CATTI 的录音都请了专业的播音人士,发音清晰标准,稿件也是精心撰写,逻辑比较好把握。但现场一些发言人有比较重的口音或发音不清晰,在即兴讲话的时候又会出现很多插入语、口头禅,或者思路很跳跃,突然转换话题,这对于听清、听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翻译语流:在课堂上老师会强调翻译的内容质量,即内容的相对全面与完整,但很少提到“稳定”这个问题。王老师说,我在听懂发言人时就拼命跟,翻得很快,听不懂时就断断续续,甚至出现较长时间的暂停,听起来很不稳定甚至很不舒服。而老师在翻的时候,不管发言人的语速变化或有无一系列插入语,老师都可以保持稳定的语流,只是在内容取舍或语言结构上作出调整,而且基本没有filler或改口,整体听起来非常自然舒服。
发音:王老师指出,我经常在单词后面自己加上“t”音,听起来很不“干净”。这是一个非常细节的问题,我自己从来没察觉到,正常交谈可能也不会引人注意,但放在同传耳机里面,一切杂音都非常明显。 数字:数字永远是口译里的难点,在同传中更是如此。在专业的研讨会里,各种数字正是为了说明行业的发展情况,所以应该尽量翻全翻正确。我在翻译时尝试用笔记录(因为我对数字极不敏感),但发现记下了就来不及翻了,所以数字翻译还是一个需要强化的部分。
用嗓子:或许是因为我太紧张或翻得太入神了,上午翻译的很大声,大得箱子外的听众都回头看我了。。。而且中午的工作餐里有炸鸡腿,我情不自禁就吃了,结果便是下午嗓子哑了。。。王老师翻得时候声音很小,坐在箱子里都不容易听见,但在耳机里依然很清晰很有力。
实战:水平提高的助推器 实战和学习、训练、考试都很不一样,有些东西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的到,我上面说的问题只有经历过才引起了我的重视,或者说通过实战展现给别人看才能指出缺点。
当然,实战中除了看清问题,还能收获鼓励和信心。王老师对我说,虽然我确实存在很多小问题并在翻译时漏了不少信息,但总得来说速度和反应还不错,整场会能坚持下来对一个大三学生来说不容易,看得出来基础很好,但需要更多的锻炼和反思。
这段话给了我莫大的力量,既有温暖的鼓舞和希冀,也为我下一阶段的练习指明了方向。我有信心,在下一场会议中,我会更从容,飞得更高。
【拓展阅读-口译】 深圳策马翻译培训多年来一直承担深圳及周边地区的全国外语翻译/口译证书培训。每年拥有大量策马学员通过口译培训后考取了国内各类外语翻译口译证书**,并可向申请最高“策马奖学金”3000元。 截止2014年9月,【策马翻译/口译】已连续成功举办200多期英语口译/笔译培训班,有来自深圳、惠州、东莞、珠海、顺德、中山、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9000多人参加了口译/笔译培训和考试。为了帮助更多考生顺利通过国内各类翻译口译/笔译考试,常年开设考试培训班(周末、寒暑假等)。 我司作为APEC、博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官方指定翻译服务供应商,同时与众多世界知名500强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常年为众多策马学员提供大量、优质、高层次的会议实战经验,旨在提高策马学员学以致用,提供口译能力。 源出处:互联网 转载人:深圳翻译策马 转载时间:2014年的今天